美國出口限制或再升級!企業若被「實體清單」控股超50%將一併受限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美國商務部旗下的工業安全局(BIS)正考慮推出一項新的出口限制規則,稱為「50% 規則」,該規則將參考現行制裁框架制定。一旦實施,這項美國出口限制規則將為全球企業帶來更嚴格的風險挑戰與合規壓力。

美國 BIS 的「50% 規則」一但實施,就代表當某企業 50% 以上的股權由 BIS「實體清單」上的企業控制時,該企業也將被視為限制對象。產業觀察家推測,該規則的涵蓋範圍也可能延伸至「軍事最終使用者清單」(MEU)上的實體。
也就是說,即便企業本身沒有違規,只要控股股東在限制清單上,也將受到美國出口限制規則的影響。
這項出口限制規則與美國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2008 年推動的標準類似,但 BIS 將把此規則引入出口管制領域,對製造商和出口商造成更大合規壓力。
BIS 現行出口限制對象廣泛 與俄羅斯、中國業務關聯企業成重點
BIS 現行規則明確禁止向指定實體和個人出口、轉口或在境內轉移《出口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特定兩用物項及其他技術產品。
其中,一些公司和個人都被納入 BIS 「實體清單」和「軍事最終使用者清單 (MEU) 」進行管理。
而根據《道瓊斯風險合規》的數據,目前 MEU 中收錄的實體超過 70 個,BIS 實體清單中則有超過 3,000 家企業。
數據顯示,這些清單主要涵蓋俄羅斯、中國實體,並包含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及伊朗等地的企業。
BIS 法規主要瞄準製造業企業,尤其是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航空航太、國防、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等領域的企業。
出口審查壓力倍增 東南亞恐成新監控熱區
預計「50% 規則」將迫使製造商與出口商強化對客戶與最終受益人的背景審查,增加出口許可申請量,同時也可能導致潛在交易流失。
法律專家指出,這項新規可能令受限實體數量成倍增長,甚至是現有實體清單的十倍,且管控範圍可能擴展至持股低於 50% 的關聯企業,使出口限制更加嚴格。
此外,專家提醒,東南亞、中亞及其他轉口國家也將受到美國出口限制規則的影響。過去已有報導指出,這些地區被用作向俄羅斯或中國等受限國家轉運敏感技術的中轉站,因此未來極有可能被列為美國高風險出口監控區域。
目前美國 BIS 的「50% 規則」仍在研議階段,具體執行方式與適用細則尚未公布。
專家提醒,有國際業務的企業應主動關注最新動態,提早調整盡職調查與合規審查流程,以因應更複雜的出口限制環境。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