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危機與貿易緊張升級,德國軍費上升影響全球市場穩定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農業危機與貿易緊張加劇,德國軍費上升影響全球市場穩定性
美國農業面臨的危機凸顯了川普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矛盾,尤其是對無證農工的依賴與執法行動的加劇,導致農作物收割延誤,影響整體農業生產力[1]。同時,德國計劃向烏克蘭提供美製愛國者飛彈,顯示其國防支出上升,逐步成為北約的軍事核心,並放寬憲法中的「債務剎車」限制,反映出歐洲在面對安全威脅時的軍事整合需求[2]。這些動態不僅影響國內政策,也可能對全球市場造成深遠影響,特別是在農業和軍事供應鏈的穩定性上。
美國商務部宣布中止與墨西哥的貿易協議,對番茄徵收超過17%的關稅,雖然低於先前威脅的21%,但仍將推高食品價格,影響美墨貿易關係[3]。此外,全球電動車銷量在6月逆勢增長24%,中國與歐洲市場表現強勁,然而北美市場因稅收抵免削減及銷量放緩,顯示出市場結構性挑戰[4]。這一系列變化揭示了全球貿易與市場動態的複雜性,特別是在政策調整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微妙平衡。
歐盟針對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計劃對波音公司 (BA-US) 的飛機、美國汽車及波本威士忌等商品徵收720億歐元的反制關稅,顯示出雙方在貿易談判中的僵局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經濟後果[5]。同時,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允許川普政府推動教育部裁撤計畫,這一決定將縮減聯邦在教育領域的角色,並引發對公共教育未來的廣泛擔憂[6]。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美國內部政策的變動,也可能對全球市場信心造成影響,特別是在貿易和教育投資方面,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受邀參加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及長期承諾[7],這一動作可能進一步強化輝達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參院民主黨人對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評,認為其削弱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助長了中國的影響力[8]。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美中科技競爭的加劇,並可能影響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兩國在科技及外交領域的動態,以評估市場風險與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