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面臨華為指控與日本經濟政策挑戰,需求疲軟及通膨壓力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市場受華為指控和日本經濟政策影響,面臨需求疲軟與通膨壓力挑戰
美國法院對華為的刑事指控進行裁定,駁回其撤銷罪名的請求,顯示出美方對該公司的強硬立場,並將於2026年展開審判,這不僅影響華為的商業運作,也可能對全球科技供應鏈造成衝擊[1]。在此情況下,日本面對川普政府的貿易壓力,陷入「保農讓車」的兩難局面,儘管希望降低汽車關稅,但農業議題卻成為其內部政治的敏感點。市場普遍認為美方可能延後關稅措施,卻仍會保留象徵性稅率以施壓[2]。這些事件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需謹慎應對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在歐洲央行年會上,日本銀行 (BOJ) 總裁植田和男強調,日銀在考慮升息前需觀察更多通膨與經濟數據,顯示短期內不急於調整利率政策,尤其在美國關稅政策及食品價格上漲放緩的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日銀將在7月31日的會議中維持利率不變[3]。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的「大而美法案」在參院以微弱票數通過,涉及3.3兆美元的稅改與支出削減,卻因眾院內部保守派與溫和派對福利削減的意見不一,未來仍面臨不確定性,民主黨更警告該法案可能導致數百萬人失去健保[4]。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市場對於日本及美國經濟政策的信心,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未來的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
美國5月職缺數意外上升至776.9萬個,顯示就業市場穩定,然而整體聘僱人數卻下降至550.3萬,反映出醫療保健與製造業的招聘減少,企業則傾向保留現有員工[5]。同時,6月ISM製造業指數連續第四個月萎縮,儘管生產活動有所回升,但需求疲弱及成本壓力仍然存在,企業面臨將成本轉嫁至客戶的挑戰[6]。在此背景下,特斯拉 (TSLA-US) 進行高層重組,馬斯克親自接管歐美市場銷售業務,顯示出其面對銷售困境的壓力,尤其在歐洲市場銷售連續五個月下滑[7]。此外,聯準會主席鮑爾警示進口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將在夏季顯現,並強調未來政策方向將依賴後續數據表現,顯示出對通膨壓力的高度關注[8]。整體而言,市場面臨的挑戰在於需求疲軟與通膨壓力的交織,未來經濟走勢仍需密切觀察。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