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全球經濟挑戰中,中國市場信心回升及科技創新驅動投資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經濟挑戰中,中國市場信心回升及科技創新成為主要投資驅動力

摩根士丹利 (MS-US) 的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環境不佳,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卻顯著回升,特別是在科技和新消費領域,這反映出中國股票的低配置狀態亟待修正,並預示著增配空間的擴大[1]。此外,富邦集團在永續轉型論壇中強調,臺灣面臨的挑戰不僅限於氣候變遷,還包括能源自主與貿易衝擊,並呼籲金融業協助產業渡過風險期,目標在2030年達成2.9兆元的綠色金融支持[2]。這些動態顯示出在全球永續轉型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新技術和結構優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並可能成為未來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新建 (2516-TW) 今日股東會完成董事改選,國統 (8936-TW) 獲得兩席董事,董事長鄝宏基續任,顯示公司治理穩定性[3]。新建預計2024年營收達96.25億元,稅後純益年增25.37%,在手工程合約金額670億元,顯示未來成長潛力[3]。同時,新台幣今日收於29.92元,升值3.5分,顯示資金匯入動能強勁,市場對美中貿易協議的期待升溫,或將進一步提振台灣經濟信心[4],這對新建等企業的營運環境將形成正面影響。
在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的背景下,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漲至近三個月高點,顯示市場對於科技股的信心回升,尤其是嗶哩嗶哩等相關企業表現亮眼[5]。然而,市場分析指出,若缺乏新催化劑,指數突破25000點的機會仍然有限,未來的上升仍需依賴基本面修復及資金流入的持續改善。與此同時,Figure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策略,尤其是其自主作業能力的AI系統,可能會重塑勞動力市場,並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競爭[6],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顯示出科技創新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重要性。
美國國家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NSCEB)報告指出,中國在生技領域的崛起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尤其在臨床實驗方面已首次超越美國,顯示其創新能力顯著提升[7]。儘管美方警告,中美生技授權交易卻持續上升,2024年全球交易金額預計達415億美元,反映出雙方在生技領域的互動仍然活躍。另一方面,中國股市因中美達成日內瓦協議實施框架而上漲,滬指收復3,400點,顯示市場對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的期待[8]。這一系列動態不僅突顯了中國在生技創新上的快速進步,也反映出中美之間的經貿互動仍具潛力,未來可能成為全球生技市場的重要推動力。
馬斯克對川普的言論感到後悔,顯示出他在政治言論上的敏感性,尤其是在美國總統選舉即將來臨之際,這可能影響特斯拉 (TSLA-US) 的市場形象[9]。同時,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強調美中關稅談判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指出美國作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並警示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對全球供應鏈的潛在影響[10]。這些事件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複雜性,企業在面對政治風險時需謹慎應對,以維持其市場競爭力。
中國汽車產業近期推動「反內捲」政策,十餘家車廠承諾將供應商賬期統一至60天,旨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這一舉措響應國務院的相關條例,顯示出行業對供應鏈健康的重視[11]。同時,蘋果宣布macOS 26「Tahoe」將成為最後一個支援英特爾處理器的版本,標誌著與英特爾長達20年的合作結束,轉向全面使用Apple Silicon,這一變革反映出市場對效能與能耗比的新需求,並顯示出科技巨頭在供應鏈及技術自主上的新策略[12]。這些動向不僅影響各自行業的競爭格局,也預示著未來市場的結構性變化。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