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面臨國債增幅下修與經濟放緩雙重挑戰,投資者需謹慎應對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將川普《大而美法案》的國債衝擊評估下修至2.42兆美元,顯示出共和黨內部對於減稅政策的分歧,尤其是在法案未獲民主黨支持的背景下,未來十年國債增幅的數字大幅減少
[1]。此外,加拿大央行在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下,選擇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並釋放出未來可能降息的訊號,顯示出對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
[2]。這些動態反映出北美市場在政策不確定性和外部經濟壓力下的脆弱性。隨著經濟數據的發布,將成為影響政策走向的關鍵因素,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發展。
美國5月ISM非製造業指數意外下滑至49.9,顯示服務業景氣首次陷入萎縮,主要受到需求下降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影響,這一數據低於市場預期的52.0,並引發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
[3]。同時,伊朗在核協議談判中重申拒絕放棄鈾濃縮能力,這一立場可能導致中東局勢進一步緊張,並加劇該國的經濟困境
[4]。市場分析師指出,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將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潛在影響,尤其是在美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這將可能影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走向,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
意法半導體 (
STM-US) 執行長謝利對半導體市場的復甦持樂觀態度,認為未來幾季業績將有所提升,然而他對地緣政治風險仍表現謹慎,特別是美國的貿易政策可能影響2025年市場走向
[5]。同時,美國5月ADP就業報告顯示新增就業僅3.7萬人,創下兩年新低,進一步加深市場對經濟放緩的疑慮,並促使總統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爾施壓,要求降息以刺激經濟
[6][7]。此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指出,全球貿易緊張將推高美國海鮮價格,因為美國對海鮮徵收10%關稅,並且面臨中國的30%關稅,這可能導致魚類產品價格上漲
[8]。整體而言,市場在面對經濟放緩與地緣政治風險的雙重挑戰下,需謹慎評估未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