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強勁反彈至21803.91點 外資買超顯示市場信心回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持續上漲至21803.91點 外資連續買超顯示信心回暖
台股今日持續上漲,最終收在 21803.91 點,漲幅達 277.88 點,成交值接近 2970 億元,顯示出市場對電子及金融權值股的強勁信心[1]。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387.43 億元,其中外資連續第二日買超 302.32 億元,這表明外資對台股的布局持續加碼,反映出市場情緒的回暖及資金流入的趨勢。隨著這一情況的發展,指數可能進一步上行,並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台股的成長潛力。
中美貿易戰影響下的市場變化:AI產業潛力、美元弱勢及亞洲貨幣走強
摩根士丹利最近閉門會議探討中美貿易戰及中國AI產業的潛力。儘管貿易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高關稅及地緣政治挑戰仍然存在,促使投資者轉向人民幣資產及亞洲市場[2]。此外,美國債務危機再度成為焦點,穆迪調降美國信評,對共和黨減稅計畫構成新挑戰,將在2034年前使年度赤字增加超過1兆美元,這使得投資者對美債殖利率上升的風險更加警覺[3]。在此背景下,中國AI產業的自給自足生態系統預計將在2030年前顯著貢獻GDP,顯示出長期發展潛力,市場需謹慎應對短期挑戰。
寧德時代 (03750-HK)(300750-CN) 在港交所上市後連續兩天股價上漲,顯示市場對其356.57億港元的募資計劃持正面看法,尤其是將九成資金投入匈牙利電池生產項目,反映出其全球擴張策略及對歐洲市場的重視,以應對國內競爭及貿易壁壘的挑戰[4]。同時,台灣立法院對於4100億元的經濟及國土安全預算草案的審查卻陷入僵局,朝野對於「國土安全韌性」的定義及資金分配存在分歧,顯示出在當前國際情勢下,政策協商的複雜性及對產業扶助的迫切需求[5]。這些動態不僅影響企業的資金運用策略,也反映出市場對於政策導向及經濟韌性的高度關注。
面對美國高額關稅政策,進口商加速轉型保稅倉庫以延後繳稅,顯示出資金流動性需求的上升,導致保稅倉庫租金飆升至四倍於一般倉庫價格,顯示市場供需失衡[6]。同時,G7及歐盟針對中國低價小額包裹的關稅政策討論也在進行中,這將對如Temu和Shein等跨境電商造成壓力,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及各國對中國供應鏈的擔憂[7]。這些動態不僅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也可能改變全球貿易格局,企業需密切關注政策走向以調整策略。
亞洲貨幣普遍走強,韓元和日元的升值反映出市場對美元走弱的反應,尤其是在美國預算赤字上升及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等的背景下,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美元的外匯政策走向[8]。同時,避險基金在第一季減持科技七巨頭,轉而增持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顯示出市場對中國科技股的吸引力上升,儘管貿易緊張局勢仍然存在[9]。這一系列動態顯示,投資者在尋求避險的同時,也在重新評估全球科技股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在美中貿易關係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市場情緒變化迅速,未來的投資策略需更加謹慎。
鴻海進軍非洲市場,台股反彈顯示AI熱潮,摩根大通警示黃金投資風險
鴻海 (2317-TW) 在全球布局上持續擴展,首次進軍非洲市場,並專注於半導體的 IC 設計及封裝,顯示出其對未來市場需求的前瞻性布局[10]。隨著全球廠區和辦公室數量增至 233 個,鴻海計劃在未來 1-2 年內開設多座新廠,以滿足成熟製程的產能需求,並與法國企業合作建設先進封裝工廠,顯示出其在半導體產業的積極進取[10]。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對黃金的投資價值提出警示,指出其長期回報不穩定且波動性大,建議投資者勿過度依賴黃金作為避險工具,而應將其納入更廣泛的實物資產策略中,與其他收益資產搭配使用,以降低機會成本[11]。這反映出在當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和投資者皆需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潛在的風險與機會。
今年第一季台灣商用租賃市場顯示出強勁的需求,師大商圈和永康商圈的高單價店面租金分別達到每坪10563元和10248元,顯示即使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熱門地段的優質店面仍具吸引力[12]。同時,副總統蕭美琴在亞馬遜創新戰略發布會上強調AWS將成為台灣科技供應鏈的重要夥伴,並計劃在新智造業及AI人材培育方面展開合作,這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的數位轉型和產業升級[13]。隨著亞馬遜的進一步投入,將為台灣商業環境帶來更多創新機會,並促進高價值商圈的持續發展。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