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緊張加劇,中國出口驟減影響全球市場供應鏈與科技創新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7 13:40
美中貿易緊張加劇:中國出口驟減,市場供應鏈面臨重塑挑戰
隨著首批受川普高關稅影響的貨船抵達美國,報告顯示中國貨運量驟減50%,港口貨運量下降35%。這一變化預示著未來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商品短缺及價格上漲,成本較上月暴漲250%。同時,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中國AI市場未來可能達500億美元,錯失此機會將是巨大的損失。儘管面臨出口限制,輝達仍預期財報營收年增65%。這些趨勢顯示出美中貿易緊張對市場的深遠影響,並可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 [1][2]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即將公布的4月外貿數據預示著出口將面臨懸崖式下跌,美銀證券預測年增率僅0.5%,對美出口更是驟減19%。這一情況反映出中美互徵超100%關稅後,中國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暴跌至47.3,顯示接單量大幅減少,船運數據也顯示對美貨櫃船噸位顯著下降。儘管美方財長貝森特與中國官員將於瑞士會晤,意圖降溫貿易戰並探討關稅調整,但短期內轉口貿易無法根本解決問題。若出口持續失速,人民幣可能貶值至7.4-7.5區間,顯示中國在外貿拉動成長模式上面臨重大挑戰。 [3][4]
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強調A股公司展現出強大韌性,因其近90%的收入來自國內市場,第一季淨利潤增長3.6%,顯示出內需的穩定性。然而,隨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監管機構將加強對受影響公司的監管並促進併購重組,以支持企業轉型。另一方面,原油市場面臨供應過剩的壓力,加拿大豐業銀行預測油價反彈將是短暫現象,並指出OPEC+的增產計劃可能導致未來市場下行風險加劇。油價需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才能促使產油國重回談判桌,這將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環境及A股公司的表現。 [5][6]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預告貿易談判將在年底前達成80-90%的協議,並可能於本周宣布部分成果,顯示出美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積極姿態。儘管尚未與中國展開接洽,但雙方已確認將重啟談判,這可能會影響全球市場的貿易預期。此外,印巴之間的軍事衝突加劇,印度空軍對巴基斯坦的空襲導致重大損失,並引發地區緊張局勢,進一步影響航空業務,航班避開巴基斯坦領空。這些事件可能對全球供應鏈及市場情緒造成衝擊,投資者需密切關注貿易協議的進展及地緣政治風險的變化。[7][8]
電動車擴張、金融股分化與科技創新:亞太市場的潛力與挑戰
三菱汽車與鴻海集團的合作標誌著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張,預計2026年推出的電動車將由裕隆在台灣生產,符合澳洲2030年商品計畫,顯示出對當地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此外,晶睿亞太在第一季業務成長30%,並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展現其在技術與解決方案上的競爭力,尤其是透過AI技術提升安全管理的創新應用。這些動態反映出亞洲市場在全球電動車及安全科技領域的潛力與機遇,未來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9][10]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