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暴增25%!印度金融業持續崛起中 總資產排亞洲第三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近十幾年,印度經濟成長明顯加快,經濟總量連續超越法國、英國等傳統已開發國家,躍居全球第四位。在印度經濟崛起進程中,金融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暴增25%!印度金融業持續崛起中 總資產排亞洲第三(圖:Shutterstock)

印度作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新興市場經濟體,自 1990 年代初期開始實現了長期快速的經濟成長,具有獨特的經濟發展軌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徵的經濟和產業結構。


在英國殖民時期,印度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和手工業。獨立後,印度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經濟發展計畫,重點發展重工業和基礎設施,鋼鐵、石油、電力和紡織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1991 年到 2021 年的三十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在 7% 以上,尤其是 2014 年莫迪擔任印度總理 10 年以來,印度經濟總量先後超過法國、英國。

依照印度總理莫迪設定的印度經濟發展目標,至 2047 年國家獨立百年時,印度將成為已開發國家。高盛則預計到 2075 年,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龐大人口規模紅利助推下,印度在 2100 年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有可能的。

印度服務業相對發達,農業、工業 (含製造業) 均較薄弱。印度經濟成長主要由服務業拉動,服務業對 GDP 成長貢獻佔比達 53% 以上,而農業與工業的 GDP 成長貢獻分別佔 20% 與 26% 左右。

IT 產業則是印度經濟成長的引擎,目前 IT 部門佔印度 GDP 的比重約 7% 至 8%。2023 年,印度 IT 和 BPO(商業流程外包) 出口額超 1900 億美元,佔全球外包市場的 55%。

醫療保健產業是印度的另一個特色產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供應商,製藥業在過去 10 年以 9.4% 的複合成長率蓬勃發展,目前在藥品產量方面排名第三。印度政府正向 165 個國家的公民提供電子醫療簽證,全國各地建立 638 家電子醫院,提供遠距醫療服務。

2014 年莫迪上台後舉起「印度製造」的旗幟,2020 年又提出讓印度成為「自力更生」(Atmanirbhar)的經濟強國。印度製造業投資成長有較明顯的抬升,自 2020 年起,5 年內投入 26,000 億盧比 (約 310 億美元),打造全球製造業中心,製造業策略要從「印度製造」轉變為「自力更生」。莫迪政府也將晶片製造列為印度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希望透過吸引全球企業,「開創電子製造業的新時代」。

印度銀行體系構成多元,近二十年強勁的經濟成長等推動其銀行業爆炸性發展。印度銀行業資產成長率在 2023 年高達 25.19%,位居全球前列。印度銀行業截至 2023 年底的總資產規模 3.76 兆美元,佔亞洲銀行業總資產的 4.56%,位列亞洲第三,預計 2030 年將向 7 至 8 兆美元邁進。

印度保險業正處於「低滲透率 + 高創新」的爆發前夜,去年線上保險市場規模達 975.4 億美元,2029 年料將達 1264.5 億美元。印度證券市場維持高速成長,成為全球第四大證券市場,未來走勢向好。

印度盧比匯率則受多種因素影響,呈現震盪貶值趨勢,但相對其他多數新興市場貨幣較穩定,莫迪政府也在推動盧比國際化

未來五年,印度經濟在強勁成長、深度數位化、政策推動、普惠金融深化及全球資本流入等因素驅動下,金融業可望成為最亮眼增長極,但也面臨挑戰。

金融科技是印度金融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印度已躍居全球第三大支付網絡,去年交易量超千億筆。小額即時支付、跨國互聯、嵌入式金融將重塑支付格局,印度用 API 經濟打破傳統金融壁壘,以 UPI、Aadhaar 等底層設施重建產業生態。 未來五年是其從「大而不強」到「既大又強」的戰略機會期,若能化解普惠擴張與風險控制、創新自由與監管審慎、資本開放與金融主權這三大矛盾,有望崛起為亞洲金融中心。

此外,盧比匯率還面臨問題。隨著印度經濟和地緣政治地位崛起,匯率會否大幅升值受關注。印度央行 (RBI) 在匯率穩定、貨幣政策獨立、資本自由流動間尋求平衡,盧比升值面臨結構性阻力。

印度「雙赤字」魔咒持續,財政赤字超 GDP 的 6%,政府淨儲蓄率為負,石油進口依賴度達 70%,能源轉型需要十年過渡期。盧比實質利率劣勢凸顯,未來 2 到 3 年利差吸引套利資本外流,企業美元債務償還壓力大,2024 到 2027 年為到期高峰,年均 2500 億美元,盧比升值會加重償債負擔。RBI 料將嚴格管理浮動,資本帳漸進開放,盧比兌美元料將在 80-85 區間波動。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