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連三日增持台股,金融與科技股成焦點,市場動態複雜需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7 08:40
外資連續三天買超台股,金融股受青睞但對個股布局謹慎,科技股前景看好
在台幣波動的背景下,外資持續展現對台股的信心,今日再度買超157億元,已連續三天進場,主要集中於金融股如新光金 (2888-TW) 和凱基金 (2883-TW)。然而,外資同時卻選擇大幅賣出富邦金 (2881-TW),這顯示出外資對個別金融股的選擇性布局。電子股方面,外資也加碼緯創 (3231-TW) 和鴻海 (2317-TW) 等代工股,反映出對科技產業的持續看好。儘管金融股受到青睞,外資卻在債券及高息ETF上出現賣出動作,顯示其資金配置策略的靈活性與風險控管意識。整體而言,外資的進出動向不僅影響短期市場情緒,也可能預示著未來資金流向的趨勢,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1]
上詮 (3363-TW) 在4月營收表現亮眼,達2.04億元,月增29.26%及年增80.56%。這一成績顯示出其在光通訊領域的強勁需求,尤其是資料中心的推動下,預計2026年將開始量產矽光產品,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與此同時,永豐金 (2890-TW) 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對台股的未來走勢持謹慎態度,預測大盤可能回測18600點,並指出台積電 (2330-TW) 股價的波動對整體市場影響深遠。儘管台灣經濟仍預期成長,卻因政治因素影響匯率走勢,建議在30.7元附近進行換匯,顯示出市場對於經濟與政治環境的高度敏感性。總體而言,市場在面對不確定性時,需密切關注科技股的表現及其對台股的影響。[2][3]
台股最新動態:企業策略調整、匯率影響與永續發展亮點分析
三集瑞 - KY(6862-TW)與佳世達 (2352-TW)的第一季財報顯示出不同的市場表現與策略應對,前者稅後純益達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受惠於美中貿易政策的影響,計劃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以降低成本,顯示出其靈活應變的能力;而佳世達則在毛利率達17.3%的情況下,稅後純益季增152.88%,顯示出其在醫療及資訊科技領域的穩健成長,儘管營收略有季減,但年增仍保持正向,反映出其業務多元化的優勢。整體而言,兩家公司在面對市場挑戰時,皆展現出不同的成長動能與策略調整,反映出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變遷中的應變能力與競爭力。 [4][5]
隨著新台幣大幅升值,壽險業面臨外幣資產曝險的挑戰,金管會保險局已與六大壽險公司進行會議,探討匯率波動對其清償能力的影響。儘管目前尚未提出監理寬容措施,但整體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均高於法定標準,顯示壽險業的清償能力仍然穩健。此外,台北延伸宜蘭高鐵案在環評初審中未獲通過,鐵道局表示將儘速補正資料,目標在今年第三季完成環評。這一系列的基礎建設計畫若能順利推進,將有助於提升區域經濟活力,然而環評的通過仍是關鍵,需待行政院核定後才能展開後續設計及施工。整體而言,匯率波動與基礎建設進展將成為影響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6][7]
台新金 (2887-TW) 在法說會中強調,儘管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6.2%,對壽險業的影響有限,台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仍保持在300%以上,顯示其財務狀況穩健,且合併計畫不受匯率波動影響,展現出其在市場變化中的韌性。同時,永豐餘 (1907-TW) 和華紙 (1905-TW) 在第21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中獲得肯定,前者在碳排放及氣候科技轉型上表現卓越,後者則在低碳營運方面持續努力,反映出傳產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積極作為。此外,康霈 (6919-TW) 宣布股票分割計畫,將面額由5元調整為0.5元,流通股數將增加10倍,顯示其對市場需求的敏銳反應及新藥開發的持續投入,預示著未來在非侵入療法領域的潛力。整體而言,這些企業在面對市場挑戰時展現出強勁的適應能力與創新動能,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的市場機會。[8][9][10]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