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蘋果推遲iPhone 18發佈,關稅政策影響美中貿易與全球經濟,電動車增長潛力顯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6 10:55


蘋果推遲iPhone 18發佈,首款摺疊機型將於2026年上市,法律挑戰影響支付生態系統

蘋果 (AAPL-US) 最近調整了其產品發布計畫,將原定於2026年推出的 iPhone 18 標準版延後至2027年春季,並預計在2026年推出首款摺疊 iPhone。這一策略顯示出蘋果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及對新技術的重視。此外,蘋果在與 Epic Games 的法律糾紛中提出上訴,挑戰要求開放 App Store 支援外部支付的裁定。這不僅影響其獲利模式,也可能改變開發者的支付生態系統。市場分析師指出,這些動作反映出蘋果在面對競爭壓力及法律挑戰時,仍持續尋求創新與調整策略,以維持其市場領導地位。 [1][2]

美中貿易談判展望樂觀,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濟與市場信心

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預期美中貿易談判將在未來幾周內出現重大進展,並指出目前145%的關稅無法長期維持,顯示出美方在貿易衝突中擁有相對優勢,因為中方承受的損失可能更大。儘管市場對雙方談判的確定性仍存疑慮,中國已表達協商意願,但要求美方降低高額關稅。貝森特在米爾肯研究院會議上強調,美國仍是國際資金的首選,並預測經濟成長率接近3%。這表明川普政府的政策旨在提升美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儘管當前的關稅政策導致美元和美國公債遭遇拋售,市場信心仍需進一步鞏固。 [3][4]
隨著4月中國財新服務業PMI降至50.7,服務業及製造業均面臨景氣放緩,反映出美中關稅戰對經濟的深遠影響。企業信心顯著下降,樂觀度降至歷史次低水平,這對全球供應鏈及市場情緒造成壓力。同時,福特汽車 (F-US) 雖然第一季財報超出預期,但因預測關稅影響將導致15億美元損失,宣布暫停全年財測,顯示出美國汽車產業在不確定政策環境下的脆弱性,進一步加劇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擔憂。整體而言,隨著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市場需密切關注其對企業獲利及經濟復甦的長期影響。 [5][6]
國際金價近期重回每盎司3300美元,顯示出市場對於地緣政治風險及美國經濟政策的高度敏感,尤其是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及聯準會的降息預期,進一步推動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倫敦、紐約及上海三大黃金交易中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全球貴金屬市場的定價體系,並且這三大市場合計貢獻超過90%的交易量,顯示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川普對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的政策,雖然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產業,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國際反制,並未能根本解決美國電影產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反而可能加劇內部矛盾,對於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值得關注。 [7][8]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意在保護美國電影產業,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引發報復,並對美國電影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尤其在界定外拍電影及票房徵稅上面臨挑戰。此外,台灣壽險公司面臨約7,67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風險,因未對美元計價債券進行匯率避險,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央行對新台幣升值的擔憂也反映出市場的投機行為,顯示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與潛在風險。 [9][10]

電動車故障率低於燃油車,台股市場顯示韌性,科技股增長潛力強勁

德國汽車俱樂部 (ADAC) 的最新研究顯示,電動車的故障率顯著低於傳統燃油車,這一趨勢隨著車輛年齡增長而愈加明顯。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在此方面表現最佳,顯示出電動車在耐久性上的優勢已逐漸確立,這對於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具有重要影響。此外,Waymo計劃與麥格納合作擴建亞利桑那工廠,預計到2026年將Robotaxi的產量倍增。這不僅顯示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反映出市場對於電動及自動駕駛車輛的需求持續上升,未來將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的成長。整體而言,電動車的可靠性提升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將共同塑造未來汽車市場的格局。[11][12]
今日台股開盤雖然一度下跌180點,但隨後跌幅縮小至30點內,顯示出市場的韌性,成交量預估達3200億元,反映出投資者的活躍度。新台幣持續升值,雖短暫回落至2字頭,但迅速重返30元,升幅收斂的情況下,觀光餐飲股仍持續上漲,顯示出特定產業的強勁需求。另一方面,微軟 (MSFT-US) 上周財報超出預期,主要得益於Azure雲端運算部門的強勁成長,顯示出企業對雲端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大型企業的雲端遷移中,微軟的早期布局和具吸引力的價格方案為其帶來顯著優勢,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推動台股中相關科技股的表現。整體而言,市場在面對經濟不確定性時,仍展現出一定的增長潛力,特別是在科技和服務業的推動下。[13][14]
截至2025年5月6日,台股大型公司4月營收數據顯示出電子業的強勁增長潛力,尤其是鴻準以290.3%的年增率和128.89億元的月營收領跑,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持續提升。鴻海則以6413.66億元的月營收和25.5%的年增率緊隨其後,並以16.2%的月增率表現突出,反映出其在產業鏈中的穩定性和成長動能。整體來看,儘管有公司年增率低於-20%,但整體數據仍顯示出電子業的韌性和未來的增長潛力,預示著市場對於科技產業的信心持續增強。[15]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