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AI投資邏輯轉向軟體 超配中概科技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05 20:14
高盛在近日報告指出,人工智慧 (AI) 的投資邏輯正在經歷顯著的轉變,從過去著重於硬體基礎設施層,轉向軟體應用層。這一轉變的觸發點之一,是中國產大模型 DeepSeek 的崛起。
DeepSeek 的 R1 模型以不到 600 萬美元的成本,實現了與 GPT-4 和 Llama 等領先模型相當的性能,這對長期以來由美國主導的 AI 硬體領域造成了巨大衝擊。
「美國例外主義」的挑戰
過去,美國企業在 AI 領域的研發和資本支出方面投入巨大,使其在 AI 硬體和半導體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此現象被稱為「美國例外主義」。然而,DeepSeek 的成功表明,AI 的發展重心正逐漸轉移到軟體應用層,這使得其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軟體領域有優勢的市場,也有機會在 AI 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市場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一趨勢。高盛的報告顯示,上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輪動,AI 硬體和半導體股票面臨較大的估值壓力,而軟體和服務類股票則表現強勁。
具體來說,專注於 AI 基礎設施的股票表現不佳,而那些能夠透過 AI 技術提高收入的公司股票則有所上漲。這表明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 AI 投資的重點,並開始關注那些能夠將 AI 技術實際應用於商業的公司。
中概科技股的優勢
高盛分析指出,在 AI 軟體領域,中概科技股具有顯著的優勢。根據報告,軟體在 MSCI 中國指數中的盈利佔比高達 37%,市值佔比為 32%。 這些公司在 AI 應用層的布局較為廣泛,涵蓋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
代表性公司: 騰訊控股 (00700-HK) 、阿里巴巴 (BABA-US) 和百度 (BIDU-US) 等互聯網巨頭在 AI 應用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高盛相信,中概股在 AI 應用層面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中國 A 股市場在硬技術和軟技術方面的權重則相對均衡。
由於市場對 AI 模型訓練需求的不確定性,MSCI 台灣和南韓指數可能面臨更大的短期壓力,而中概股則可能因市場對應用層的更大暴露而受益。
高盛的投資建議
高盛維持對中概科技股的超配評級,特別是在互聯網、媒體和娛樂行業。這些行業不僅受益於 AI 技術的進步,還具有較高的估值吸引力,預計 2025/26 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 20%。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