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藥投資人不等IPO 轉向BD交易求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04 15:50
據陸媒報導,過去兩年,醫藥投資圈面臨「退出無門」和「只看不投」的困境,許多投資人感到焦慮。然而,近期這群投資人似乎找到了新動力,紛紛投入 BD (Business Development) 交易的行列。
所謂 BD 交易,在創新藥領域中,指的是 license out(許可輸出),即創新藥企將早期研發的藥物項目授權給海外藥企進行後續的臨床研發和上市銷售,並從中獲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銷售分成。
IPO 受阻
由於 IPO 管道收緊、一級市場融資困難, 管線出海 成為了創新藥企獲取現金流的重要途徑。許多醫藥投資人開始積極研究管線出海,為被投企業牽線搭橋,尋求資源。杏澤資本管理合夥人強靜預測,未來 3-5 年,BD 交易將持續火熱,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將成為跨國藥企研發管線的重要來源。她還指出,中早期項目的資金來源中,40% 將來自 VC,40% 來自跨國藥企合作 (即 BD 交易),剩下 20% 來自國有資本。
許多投資機構,如啟明創投和倚鋒資本,都開始積極盤點被投企業的 BD 案例,甚至有機構開始製作 BD 月報,彙總分析每月發生的 BD 交易事件。浩悅資本也推出了 BD 專題報告,並提供 BD 相關服務,目前有十幾個項目正在推進中。啟明創投更是在 2022 年孵化了思諾金醫藥,專門幫助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將項目授權給海外,並成功促成了安銳生物與阿斯利康、美國 Avenzo Therapeutics 的合作,潛在付款總額超過 10 億美元。
BD 交易規模超越 IPO 融資
報導稱,產業及資本市場的變化是 BD 交易受到廣泛關注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集採實施和「醫療反腐」對創新藥企的經營和利潤造成衝擊,促使他們將目光轉向海外。此外,醫藥類股持續低迷,IPO 退出管道收緊,使得一級市場投資人更加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藥企不得不通過出售管線來彌補資金缺口。
另一方面,海外跨國藥企 (MNC) 也增加了對中國創新藥的投資意願,尋求新的增長點,並開始收購中國的藥物管線。這使得 BD 交易的買賣雙方意願都得到了提升,直接體現為一筆筆大額交易的落地。 2023 年,藥企 BD 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了 IPO 融資金額。 2024 年第一季至第三季,中國創新藥企 License-out 交易總金額同比大幅增加,達到一二級市場融資額的近 8.5 倍。
醫療投資人范譯陽認為,投資人參與 BD 的動力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投資機構以退出為目的,幫助被投企業連結資源,進行投後管理。另一類則是中小型 VC,由於面臨募資難和退出難的困境,希望通過 BD 業務收取中間費用,增加收入。
BD 交易的挑戰與新模式
然而,BD 交易並非投資人解決退出問題的萬靈丹。BD 交易的本質是企業行為,不涉及股權交易,更像是在寒冬中為數不多的暖陽,讓投資人看到除了 IPO 之外,讓企業得以延續現金流的途徑。
不過,近期出現一個新趨勢,即部分創新藥企在通過大額交易獲取現金後,會透過分紅的方式,讓投資人回收部分投資成本。
BD 交易的關鍵在於「連結」,考驗的是 BD 人的資源力和行業研究能力。 但實際上,能夠成功達成 BD 交易的企業只有少數。
杏澤資本的資料顯示,只有 5% 的企業能獲得與跨國藥企的合作機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種新的模式—— NewCo ——應運而生。NewCo 指的是將創新藥的海外權益許可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由海外美元基金主導,負責海外的研發和臨床,最後再通過 MNC 併購或獨立上市退出。但這種模式也存在風險,例如首付款較少、藥企權益被稀釋等。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