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牛小排漲66%... 美國聯準會錯判情勢 「三大關鍵」讓通膨怪獸愈來愈狂

今周刊 2021-10-23 11:00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10 月 8 日,西德州原油期貨的近期合約價格一度突破每桶 80.11 美元,這是近 7 年新高。同月 5 日,歐洲天然氣價格指標荷蘭 TTF 交易中心 11 月的期貨價,盤中一度來到每兆瓦時(MWH)118 歐元,相較年初,漲 4 倍。


除了油價外,國際糧食價格近來也節節攀升。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指出,全球食品價格在過去 15 個月漲了 40%,創 1 年以來新高。一向口味國際化的台灣,自然未能置身事外。

其中,又以牛肉漲幅最讓民眾有感。以受國人歡迎的品項牛小排為例,去年疫情剛爆發,每公斤售價約落在新台幣 600 元,如今飆升到每公斤超過千元,漲幅逾 66%;肋眼、沙朗等熱門部位價格更是直接翻倍,若是和疫情之前的 2019 年水準相比,也有約 5 成漲幅。

近期飆漲的能源、商品價格,或許是加速通膨惡化的意外養分,而被美國聯準會(Fed)點名為此波通膨元凶的「供應鏈瓶頸」,不但未如聯準會先前預期的「下半年後自然消失」,反而是以更囂張的姿態,把全球經濟逼上通膨失控的邊緣。

元凶:供應鏈瓶頸持續惡化
通膨失控   聯準會啟動縮表 「慢半拍」    

「我們已很久未曾遇到這樣的狀況……,未來幾年,要如何處理這項問題,是央行最優先且最重要的任務,這會極具挑戰。」9 月 29 日,在一場由歐洲央行舉辦的線上論壇中,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坦言,「供應鏈瓶頸遲遲未能改善的狀況,令人灰心!」

鮑爾應該灰心,因為聯準會原先計畫中的通膨走勢藍圖,在供應鏈瓶頸遲未改善之下,可能就此變調,「通膨不但偏高,而且,通膨率飆高的時間將遠超過預期。」

鮑爾的這句話,被認為是對今年前九月他一路堅持「通膨不是問題」的一次認錯。

轉向:通膨預期定錨鬆動
設法避免民間「認定通膨已是宿命」

去年 8 月,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中,宣布聯準會將導入「平均通膨目標機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簡言之,即是容許通膨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其長年訂死的「2%」目標。

但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認為,採用「平均通膨目標機制」,恐怕會讓一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失去先機」。日前一場由台經院與中研院等智庫合辦的研討會中,陳南光表示,聯準會對通膨暫時性高於目標的容忍度「系統性」地提高,意味著聯準會以往「先發制人」的貨幣政策操作模式,可能已發生轉變。

陳南光質疑,過去是央行介入、引導市場的「通膨預期」,但現在聯準會的新作法,對通膨預期的引導效果是否還能如同過去?

那麼,通膨走勢下一步應該怎麼看?該如何預判整體市場的通膨預期心理?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建議,投資人不妨可參考「美債平衡通膨率(BEI)」的走勢。

這個數字,就是「美國政府公債」與同期「抗通膨債券」的殖利率利差,當市場預期通膨升高,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通常會向上攀升,抗通膨債券殖利率則下降,那麼,兩者相減後的「平衡通膨率」就會相應向上,數值愈高,代表市場對未來的「通膨預期」心理愈強。

目前的「美債平衡通膨率」大約落在 2.5%上下,若按月度排名,其位居 1997 年以來排名的前 6%,顯示「通膨預期」已來到近 20 年的相對高點,也呼應了許多華爾街大咖的憂慮。

假設最壞情況,通膨預期失控,全球經濟重新回到 70 年代,那會是如何呢?《經濟學人》在近日一篇專文中是這麼描繪:「飆升的能源成本,對經濟復甦構成嚴重風險。而價格的飆升,將削弱家庭和公司的預算,進一步重擊消費和生產……,恐慌的政府可能會囤積資源,進一步加劇全球供應鏈的分裂。」

「這無疑將會給持續近兩年的新冠疫情,畫下一個痛苦的尾聲。」《經濟學人》指出。

來源:《今周刊》 第 129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