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為抗通膨一一升息 只有亞洲波瀾不驚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2021-05-08 10:16
從巴西、俄羅斯到土耳其,通膨竄升促使開發中國家今年來紛紛升息,亞洲卻是例外。
彭博報導,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二年,新興市場再度面臨通膨升溫、資本外逃、公共債務的老問題,但亞洲國家還不擔心這些疑慮。
十年來,亞洲經濟體成長在開發中國家陣營遙遙領先,通膨率也低得多,1990 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 年金融海嘯和 2013 年的聯準會 (Fed) 減碼購債規模引發的「退場恐慌」,都讓亞洲國家一次次築起更強的防禦。
亞洲經濟體現在坐擁龐大的外匯存底,金融體系更強健,而且是強大的製造業重鎮。
亞洲股市也比較像已開發國家,在疫情期間大漲,其餘新興經濟體大多下跌:從 2019 年底至今,新興亞洲經濟體的股市上漲 30.3%,稍稍領先美股標普 500 同期的 29.8%,而歐非中東和拉美國家的股市都挫跌。
舉例來說,印度雖然是疫情熱點,但央行認為憑著強大的外匯存底—2000 年迄今增為 10 倍—足以抵禦全球外溢效應。印尼和泰國的存底也都逼近歷史新高,10 年來增為五倍和七倍。
由於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食品、能源、原物料價格飛漲,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紛紛升息,顧不得經濟才剛要從疫情中復甦。
反觀亞洲國家,央行總裁的說法和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一致,認為「任何價格上漲都是適度、短暫的」。
今年來還沒有任何一個新興亞洲國家升息,彭博的經濟學家認為只有巴基斯坦可能在年底調高利率。道明證券分析師預測,亞洲國家今年可能和去年一樣,還是無法實現通膨目標。
台、韓出口提供強力後盾
根據彭博評比,亞洲經濟體在債務脆弱性等指標上,多半表現強勁。貿易在疫情替亞洲國家提供額外的緩衝,出口導向的台灣和南韓經濟表現格外突出。
一些分析師認為,部分亞洲國家人均所得已經達到 3 萬美元,富裕程度已經不能再歸類於新興市場。
所謂的「新興亞洲」組成多元,較貧窮的印度和相對富裕的台灣都涵蓋在內。而 MSCI 新興亞洲指數包括印尼、南韓、菲律賓、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泰國,以及不少金融指標都會獨立討論的中國。
一些投資人開始替新興市場分類,富達國際基金經理人 Ian Samson 說,亞洲國家的成長和財務一直優於拉丁美洲和新興歐非中東 (EAME),從投資額來說,亞股在整個新興市場股市的占比也高得多,反映亞洲上市公司規模較大,以及擁有較多科技業之類的高成長產業。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