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也來吃螃蟹了,自動駕駛離全面落地還有多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9-26 16:27
日前,北京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第三方服務機構——智能車聯公佈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名單,騰訊和滴滴成為第6家和第7家獲得北京自動駕駛路試牌照的企業。
北京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公佈名單 圖源:智能車聯
猛一看,拿到牌照的企業非常多元化。既有老牌汽車公司如北汽、戴姆勒,也有初創智能汽車公司如蔚來、小馬智行,更有互聯網企業百度、騰訊和滴滴。但若撥冗去雜,仍可大緻將以上7家企業劃分為兩大陣營:
北汽、戴姆勒均與百度存在合作關係,小馬智行的創始人曾是“百度人”,因此以上幾家均可劃歸百度係的陣營;而騰訊則一邊大手筆投資蔚來、滴滴,一邊自行研發,内外齊跑追趕百度。
無人駕駛領域:BAT三家再聚首
是的,騰訊追趕百度!雖說從市值上看,騰訊已經甩了百度幾十條街。但在AI技術,尤其是智能駕駛方面,騰訊仍然比不上做技術出身的百度,何況百度還佔儘了先機。
從時間上看,百度推出Apollo平台的時間是2017年4月,騰訊自動駕駛業務首次亮相的時間則是5個月後。互聯網時代,5個月甚至都足以颠覆一個行業!你看瑞幸咖啡從零起步做到叫板星巴克,即使算上試運營時間也不過短短8個月。
從百度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數也可見一斑,在其他企業僅有1~2量測試車輛的情況下,百度已將驚人地達到了25輛。眾所週知,做實驗時不宜採用單組數據,否則難以排除偶然性。實驗樣本越充裕,越有利於及時觀測到問題併解決問題。
B、T兩家都已入場就位,阿里自然也不會缺席,2018年4月阿里也宣佈進行L4級别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隻不過阿里和百度、騰訊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行業主流選擇了單車智能的背景下,阿里選擇了協同智能,即通過增設交通智能設施幫助實現無人駕駛,而非僅依靠汽車本身。如此一來,阿里收購的高德地圖、自有的菜鳥物流和投資的商湯科技等多企業將聯合起來,助力阿里探索無人駕駛。
顯然,BAT三家在無人駕駛領域各出奇招,百度主打技術、騰訊依仗資本、阿里要做協同,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中國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BAT三國殺在無人駕駛領域再次上演意味著無人駕駛技術背後無限的運用場景和隨之而來的高額收益。
高速物流運輸或成突破口
有錢有技術,更有政策支持,想必無人駕駛在中國的落地已經用不了多久。既如此,不妨大膽猜測一下,無人駕駛將最先在何領域落地商用,而全面落地距離我們又有多遠?
財華社認為高速路段物流運輸或將成為最先實現無人駕駛的場景,原因有二:一、相較於其他道路,高速路段更為封閉,路況及同行車輛情況也更為簡單,適合作為無人駕駛技術落地初期的過渡場景;
二來物流運輸的需求日益強烈,社會接受度也更高。隨著電商在中國大地的普及,在家買遍全中國已經成為普通消費者的日常,加上產業互聯網逐步提上落實日程,由此產生了巨量的物流運輸需求。
然而長途司機因太過疲憊導緻車禍的事件屢有報道,技術驅動、智能決策而不知疲倦的無人駕駛因此顯現出優越性。加上物流運輸搭載的是貨物而非人員,即使出現意外,也大多可以有效彌補損失,因此更容易被謹慎的市場所接受。
中國電商界的另半壁江山——京東在今年5月舉辦的無界零售發佈會上透露了其關於“無人重卡”的相關消息,瞄準的也是高速路段無人運輸這一場景。京東集團X事業部副總裁肖軍表示,“京東無人重卡不僅已完成了2400小時的智能駕駛超級測試,且預計在2020年就將在國内上路”,距今已不足兩年。
至於無人駕駛在全場景的落地運用,財華社認為除技術外還有法律問題需要配套明晰。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某人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在鬧市區發生車禍,責任應當劃歸給乘客、行人亦或是生產商呢?類似問題將成為無人駕駛全面落地的阻礙。
不過據工信部發佈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透露,2025年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將開始進入市場。若監管層在未來6、7年的時間内,能將無人駕駛配套的一係列政策、法規問題明晰落地,2025年完全自動駕駛入市未嘗不能真的成為現實!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