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中美貿易戰:不只是逆差的「超限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22 14:20


興業研究提到,中美經貿衝突的另一根源在於技術追趕。中國高新技術產值快速上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風投,恐慌下的美國試圖全方位壓制中國技術進步,並且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和農業市場。

摘  要


中國技術追趕引發美國恐慌,或是本輪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收緊的另一根源之一,高新技術行業將成為本輪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

從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看:美國正試圖通過貿易政策干預中國國內產業政策,以減少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美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由,限制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資技術轉讓等,以阻斷中國干中學通道;美國通過關閉中國高新技術產品輸美市場進而抑制中國相關高新技術行業發展。

從美國對華經貿利益訴求看:服務業市場對美開放,尤其是金融服務、影像服務、新興服務市場如資訊技術領域開放;農產品市場對美開放,減少中國對美農產品進口限制等;主動去過剩產能,包括鋼鐵、鋁等傳統行業及《中國製造業 2025》提及的新興行業。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

正  文

中美貿戰氛圍的持續發酵,已日益成為了市場的焦慮點!我們在仔細分析之後發現,貿易不平衡只是美國貿易戰訴求的藉口和初步目標,而遏制中國趕超的「超限戰」,則是更為重要的動因,而這一點仍然為大多數人所忽略。

2018 年 3 月 1 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想國會提交了有關川普貿易政策的報告書,報告指出美國將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阻止中國「破壞真正的市場競爭」。隨後,美國掀起鋼鋁貿易「保衛戰」,尋求對中國大約 600 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美國頻繁對華「搞事」背後的根本意圖是什麼?美國對中國有何利益訴求?本文試圖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關於中國履行 WTO 承諾情況的報告》及《2018 貿易政策綱要暨 2017 年度報告》尋找答案。

1、中美經貿衝突之源:技術追趕

《2018 貿易政策綱要暨 2017 年度報告》明確指出:「要確保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不公平獲取我們知識產權競爭對手的影響。對此,美國(對中國)發起 301 調查以阻止中國通過不合理及歧視性措施獲取(美國的)技術與知識產權」。在美方看來,中國已對美國研究和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構成威脅。美方的這一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這可從 2018 年 1 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向國會和總統公布的《2018 年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得以驗證。在美方看來,中國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領域發展迅速,正在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具體為:

第一,從科學與工程技術勞動力看,中國科學與工程學位授予量超越美國。根據最新估算,全球科學與工程第一大學學位授予量中,有近一半屬於中國(22%)與印度(25%)。2000—2014 年,中國的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數量增長率超過了 350%,明顯高於美國和許多其他歐洲和亞洲地區及經濟體。

第二,從研究與開發績效看,中國研發支出投入已超越歐盟,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研發支出國,參見圖表 1。2015 年中國研發支出強度(研發支出占 GDP 比重)為 2.1%,低於美國 0.7 個百分點,但是中國技術強度追趕速度遠高於美國,2005-2015 年期間,中國研發支出強度累計上升 58%,高出美國 46 個百分點,參見圖表 2。

第三,從風險投資資金流向看,美國是風險投資基金流向的主要目的地,2013 年後中國對風險投資資金的吸引力快速上升並於 2014 年超越歐盟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風險投資資金吸引國,參見圖表 3。

第四,從高新技術產出規模看,自 2011 年以來,中國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主要高新技術產出國,截止至 2016 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出規模占全球比重高達 32%,高出歐盟 12 個百分點,參見圖表 4。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高新技術工業產出值或與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有關,這將導致中國實際能力被高估。進入第四次產業轉移階段以來,中國主要承接電子產品生產、加工組裝活動,由此導致中國高新技術產值快速上升。與之對應,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參見圖表 5。

當前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發展呈追趕態勢,且在多項指標位居全球前列,挑戰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根據美國媒體,中國已在高壓輸電、高鐵、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核能、可替代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超級計算等領域已經超越美國。由此,在美方看來,處於上升期的中國對美國技術領先地位已構成威脅。

2、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新邏輯:全方位壓制中國技術進步

中國的技術追趕引起美國情緒恐慌,在這種恐慌情緒的指引下,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將不斷趨緊。本文梳理當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發現,美國或正從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正從政策支持、技術阻斷及市場關閉多方面阻礙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具體為:

第一,從政策支持看,中國的產業政策,尤其是對高端製造業的產業政策始終飽受美國詬病。在最新一期的《關於中國履行 WTO 承諾情況的報告》中,美國認為《中國製造 2025》是中國政府主導經濟行為的證明之一。中國的目的在於通過公平和不公平的行為,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進口替代,隨後占領全球市場。由此,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政策將成為美國發起貿易救濟措施的重要抓手,而在《中國製造 2025》中提列的十大重點領域: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或成為中美貿易摩擦事故的高發地。

第二,從技術阻斷看,中國高新技術「干中學」通道或被阻斷。一般而言,進口及利用外資是發展中經濟體實現技術追趕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正從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對華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外溢效應兩方面進行。

一方面,從出口限制看,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進行管制,這導致美國優勢產品對華出口不足。2017 年我國自美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占全國 6 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總值 6%,低於自美進口整體占比 2.3 個百分點,參見圖表 6。

另一方面,從利用外資看,美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由正限制外資對華技術外溢效應。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尤其是外資准入政策中技術轉移政策飽受詬病。《關於中國履行 WTO 承諾情況的報告》就知識產權保護議題,提出中國存在技術本地化、在線盜版、商標惡意搶注、藥品、知識產權執法、商業秘密、軟體盜版、其他盜版問題及邊境執法等問題。

具體而言,美國認為中國以加強網路安全或保護國家安全為由,推行不合理的知識產權披露條件,並要求相關知識產權須在中國開發。再如在線盜版問題,美國認為中國對外國影視內容的不合理審查制度,導致中國觀眾無法在獲得版權許可的情況下利用主流媒體在線平台觀看外國的電視節目,進而催生了在線盜版問題等。

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各行各業,其中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其影響最為嚴重。「干中學」是中國實現技術追趕的重要通道,技術轉移是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外溢的重要通道。顯然,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打擊,其目的在於阻斷中國技術追趕的通道,進而保證美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第三,從市場關閉看,美國或對中國部分高新技術產品關閉市場。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在產業初創期,其產品市場需求狹小,生產活動主要滿足國內需求;隨著產業進入成長期,其需求市場不斷拓展,由國內拓展至海外,海外市場對一國新興產業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我們 1 月 22 日發布的報告《揭開川普對華貿易「軍火庫」》可知,美國頻繁對華發起「337」調查,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是「337」調查的重點對象,且市場關閉是其制裁措施。在中國技術追趕引發的恐慌情緒指引下,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對美出口面臨的市場關閉風險不斷上升。

3、中美經貿關係新邏輯:美國想要什麼?

中美經貿關係競爭與合作並存,一方面,中國的技術追趕引發中美在先進技術領域的競爭關係;另一方面,美國在服務業出口、能源及農產品出口對中國市場依賴度較高。那麼站在美方的角度觀察,美方希望從中國獲得什麼?

第一,服務業市場開放。《關於中國履行 WTO 承諾情況的報告》指出,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雖與中國保持雙邊貿易順差,但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仍表現不佳,參見圖表 7。

具體而言,美國認為中國在電子支付服務業、影片進口、銀行服務、保險服務、證券基金業務、電信服務、網路相關服務、影像服務、快遞服務及法律業務等領域均存在較多的市場准入壁壘。

如,針對銀行業服務,報告指出中國拒絕開放銀行部門,同時對外資行設置了諸多條款,限制了外資行的業務開展。再如,針對保險業,報告指出中國限制了外資持股保險業的比例,同時禁止外資投資政治風險保險。對此,2017 年 11 月 3 日,財政部宣布中方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 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將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 20%、合計持股不超過 25% 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 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除金融行業開放外,我國影像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大開放壓力。針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美國提出由於中國嚴審查制度限制了美國音樂、電影、書籍、期刊、軟體和電子遊戲的出口,進而部分催生了在線盜版問題。由此,美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由,要求中國放開音樂。電影等相關服務業產品的進口。

此外,針對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如雲端運算,美國認為:中國不允許外資直接提供雲端運算服務,並要求外資以技術轉移為條件從事雲端運算服務。由此,中國不僅在傳統金融領域及影像市場,同時在新興行業如資訊技術領域也面臨較大開放壓力。

第二,農產品市場開放。早在 2018 年 2 月 22 日,白宮發布新聞暗示新貿易協議必須能幫到那些被全球化忽視的美國人,尤其是幫助美國優勢產品如能源和農產品的出口。《關於中國履行 WTO 承諾情況的報告》指出中國在農產品進口領域存在諸多不合理限制。如中國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限制牛肉、禽肉及豬肉進口;在農業補貼方面,中國給予了大內的國內補貼和其他支持,如實施最低收購價制度及棉花收儲制度。

《2018 貿易政策綱要暨 2017 年度報告》再次強調了中國農業補貼問題,認為中國過度的市場價格支持導致政府刺激下的增產行為。對此,美國已於 2017 年成立專家組進行調查。同時,美國亦表示對中國在大米、小麥和玉米方面實施關稅配額制度表示不滿,其認為中國並未完全使用進口配額導致美國相關產品出口不及預期。對此議題,美方表示已於 2017 年成立專家組。由此預見,2018 年美國將針對中國農業補貼政策及進口配額制度發起調查繼而逼迫中國對美市場開放。

第三,中國主動去過剩產能。美方在《2017 年中國 WTO 合規報告》中提出中國在鋼鐵行業去產能承諾並未見顯著成效。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同時指出中國過剩產能問題不僅出現在鋼鐵、鋁這類行業,也出現在《中國製造 2025》所支持的產業。《2018 貿易政策綱要暨 2017 年度報告》在此強調了中國在關鍵工業領域如鋼鐵和鋁行業推行的產業政策導致了過剩產能,並表示將運用美國國內法阻斷過剩產能之源。在具體實踐中,針對鋼鐵和鋁製品過剩產能問題,2017 年美國依據 1962 年修訂的貿易擴張法案第 232 條款,以進口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發起調查。2018 年 3 月,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開徵 25% 和 10% 的全球性關稅。借鑑美國對鋼鐵和鋁產品的做法,美國或亦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發起「232」調查,進而阻礙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