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三年膠着纏鬥 阿里巴巴市值再超亞馬遜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0-11 10:06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王付嬌 林北辰

歷史性的一刻。


美國當地時間 10 月 10 日盤中,阿里巴巴(NYSE:BABA)股價漲逾 1%,市值超過 4700 億美元,超越亞馬遜。今年初以來,阿里巴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 90%。

截至 10 月 10 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股價報收 183.08 美元。

從兩家的市值變化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 2014 年美國上市時,市值超過 2300 億美元,當時亞馬遜的市值只有 1500 億美元左右。隨後,阿里巴巴被亞馬遜反超並保持到最近。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市值整體走向

2017 年 8 月,阿里巴巴發布 2017 年第二季度財報後,華爾街對阿里就一直持樂觀態度。

當時美國基金經理人 Gorden Lam 直言,投資阿里巴巴比亞馬遜更好,「阿里巴巴還處於早期增長階段,我仍然以現價買入了更多股份」;CNN 發文稱,如果阿里巴巴的股價持續攀升,其市值將很快超越亞馬遜。

《福布斯》甚至以「Alibaba Beats Amazon(阿里巴巴擊敗亞馬遜)」為題,稱正是憑藉新零售上的強勁表現領跑,同時在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擁有 5.6 億活躍消費者的規模效益、消費者選擇多樣性以及涵蓋消費、娛樂、內容等多產品服務的無邊界網絡效應等方面,阿里巴巴領先了多個身位。

「買股票就是買預期。雙十一的這個預期對阿里股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由於投資者都是買漲不買跌的,大家都是看到漲了生怕錯過了,也有點盲目的跟風可能。」中國電子商務中心曹磊主任這樣分析。

亞馬遜成立於 1995 年,是一家 B2C 模式的老牌電商平台;後來者阿里巴巴成立於 1999 年。這位後來者以年營收 50% 的增速在大步追趕、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亞馬遜。

核心電商業務、新零售、雲端運算,兩家戰火已經燒到了各地區的各條業務線。

商業模式本質不同

雖然都在電商領域,但阿里和亞馬遜兩家的模式有本質差異。

阿里巴巴是 B2B 起家,到 C2C 淘寶、到 B2C 天貓,再到生活服務類,大文娛和跨境電商。綜合來看,阿里是一個擁有全電商產業鏈的公司,覆蓋了從生活健康服務到基礎設施、金融、物流、阿里雲等各個板塊,最後阿里成為了一個像超級巨無霸的綜合互聯網服務商;亞馬遜相對而言更專注電商,更像京東,而且是垂直嵌入。

從本質上講,曹磊主任認為,「是兩家公司的戰略問題。阿里的戰略幾乎做到了亞馬遜有的它也有,亞馬遜沒有的它也涉足了,比如說大文娛、阿里健康、物流等。」

從 2016 年財務報表來看,阿里巴巴及亞馬遜的核心業務組成均為電商、雲端運算、人工智能,且電商為主要營收來源。在阿里巴巴總收入中電商占比 91%,亞馬遜總收入中電商占比 72%。

阿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於淘寶、天貓和聚劃算。2016 財年,上述平台中共積累了 4.23 億活躍用戶,淘寶和天貓的 GMV 之和為 3 萬億,占當期社會零售總額的 10%,占國內電商交易總額的 79%。

從整體增速來看,阿里巴巴在 2016 年整體營收保持着 50% 左右的增速,這是最令投資者欣賞的地方。由於亞馬遜成立時間長,增速基本在 20%-30% 浮動。

從毛利率可以看出來,做平台的阿里毛利率超過 60%,盈利模式以收取手續費和廣告展示費為主;亞馬遜則是以自營起家,2015 年的數據,亞馬遜上第三方賣家已經占到了亞馬遜商品總銷量的 45% 以上,而且亞馬遜的盈利模式廣告之外,還有為第三方賣家提供履單服務的收費(FBA,Fulfilled by Amazon)。

「新零售」殊途同歸

2017 年,「新零售」是電商零售行業的關鍵詞。2017 年 6 月,亞馬遜收購全食,被認為是進軍線下產業的標誌。

三個月後,收購起到了效果。據銷量監控網站 One Click Retail 測算,亞馬遜在收購完成後立刻上架了大約 2000 款全食 365 Everyday Value 品牌的貨品,而最暢銷的商品幾乎已經全部售罄。全食自有品牌商品在亞馬遜商家第一周總銷售額為 50 萬美元。

根據 Foursquare 的數據,在亞馬遜完成對全食超市的收購後兩天,這家實體零售商的客流量增長 25%。

幾乎是同步的,2017 年,籌備了近兩年的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項目全面鋪開。

據盒馬的數據,相較於傳統線下超市,盒馬鮮生的營運效率提高了 3-5 倍。盒馬鮮生主打生鮮品類、保證周圍 3 公里送貨 30 分鐘內達到,背後阿里巴巴大數據打通使盒馬在上海地區部分門店已經實現盈利。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不約而同開始重視線下。這在阿里內部也被視為一件對行業有利的事兒,「亞馬遜收購全食,證明新零售這個事情是全世界都在做的。證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阿里巴巴一位高管在之前接受採訪時說。

易觀國際金融中心高級分析師蔡麗麗分析認為,阿里巴巴市值超過亞馬遜最重要的因素有兩點:

第一、從新零售模式、專業賣場、到新型便利店、無人售貨商店,阿里巴巴一直都走在前沿。今年對阿里巴巴來說是新零售企劃落地的一年,推出了盒馬鮮生。一旦盒馬鮮生開始全面盈利,阿里超過亞馬遜就非常快了。

第二、其實亞馬遜在全球化上有優勢。但關鍵是阿里巴巴的農村市場做的很好,已經落戶到中國的很多小城市裡。阿里巴巴擁有中國三四線城市和東南亞的市場,這是亞馬遜做不到的。我們會發現和阿里巴巴相比,亞馬遜後勁不足。影響市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場資訊、股市、投行波動等,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9 月 11 日,中國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了《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調研報告,首次全面定義了新零售的內涵與特點,並明確「推動流通領域轉型發展,激發商業創新活力」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是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首次明確地為「新零售」背書。

「新零售」概念自馬雲在雲系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至今,已經有多處項目實際落地。商務部報告的權威定義是:新零售的「新」表現在由技術變革 + 需求變革共同驅動下,對零售業全要素、多維度、系統化的改革,並對交易活動中的商業關係、利益關係、組織方式進行了升級。

「零售業是連接供和需的關鍵點,新零售以消費者為出發點,以數據能力為核心來更有效率地整合所有生產要素,可以整體上優化供給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教授認為,新零售的實現,有望成為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核心、吸納就業的新容器、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新動力。

與新零售概念相匹配的是國外媒體對「新零售」的關注和評價。

7 月底,美國知名商業科技新聞網站 ZDNet 刊發報道《零售行業里阿里巴巴領頭,亞馬遜追趕》,認為「在為零售業尋找升級路徑方面,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如今在一條賽道上,但從概念到實操,顯然阿里都更有成效。」

7 月 18 日,美國商業網站 Business Insider 發表題為《阿里巴巴為亞馬遜全食掃清障礙》,意思是盒馬鮮生店已經為全食店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未來,隨著新零售概念更多執行和落地,阿里巴巴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講。

雲服務市場角力

高盛 8 月底的一篇報告指出,雲大佬亞馬遜的 AWS 的真正對手在中國 -- 阿里雲。過去 12 個月,阿里雲 6 億美金的營收體量(對比亞馬遜 AWS 100 億美金)還非常小,然而,讓競爭對手恐懼的是其高達 140% 的增速。

9 月 27 日,美國權威研究機構 Gartner 發布 2016 年全球公共雲市場市佔率報告,全球雲端運算「3A」(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和阿里雲 Alibaba Cloud)引領公共雲市場,三者占據市場市佔率前三位。亞馬遜保持領先優勢,中國雲端運算領頭羊阿里雲超越 Google,緊追第二位微軟 Azure。

Gartner 認為,亞馬遜依舊是市場領導者,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微軟的優勢在於 SaaS 領域,而阿里雲目前在中國公共雲市場上均有統治地位,並在積極擴大國際影響力。

此外,Gartner 給出了市場前十位的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營收和增速估算。分析師估算,從 2015 年到 2016 年,阿里雲和谷歌雲的差距在不斷拉大。數據顯示,2016 年阿里雲 IaaS 營收為 6.75 億美元,超過 Google 的 5 億美元。而在 2015 年,兩者差距僅為 4000 萬美元。

IaaS 市場市佔率

增速方面,3A 陣營雖然占據了市場過半市佔率,增速依舊跑贏大市。在市場前十位中,共有三家增速超過 100%,阿里雲增速拔得頭籌,達到 126%。同期亞馬遜 AWS 增速為 45.9%。微軟為 61%。

Gartner 認為,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三大巨頭引領了增長,預估 IaaS、PaaS 和 SaaS 的 5 年增長分別為 28%、22% 和 19%。

截至當前,阿里雲仍是唯一一家出現在全球榜單中的中國雲端運算廠商。目前境外業務已經拓展到新加坡、日本、德國等地。

行業預計,到 2020 年,阿里雲將成為繼電商、支付之後的第三個增長點。未來,隨著阿里雲全球站點的增加,與亞馬遜競爭將愈來愈激烈。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早已不是單純的電商公司,除了核心電商物流、雲端運算等業務外,雙方還涉足了影視娛樂等多種業務板塊。

「中國快速變化的經濟和技術文化,需要廣泛的法律和文化知識,這兩個因素使阿里巴巴在國外競爭對手中處於領先地位。阿里巴巴的行動端使中國用戶能夠輕鬆地操縱其平台。儘管公司年輕,阿里巴巴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和穩健的增長潛力,對於最懷疑投資者來說,其潛力也是令人信服的。」 全美最佳股票基金經理 Gorden Lam 如此評價阿里巴巴。

馬雲近期接受彭博社採訪,有被問到和亞馬遜的競爭問題。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時間研究怎麼和亞馬遜競爭,而是研究能從亞馬遜身上學到什麼。「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