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縮表劇本怎麼寫?攤開歷史經驗與官員談話 蛛絲馬跡在這裡!
鉅亨網李家如 2017-06-11 09:00
目前市場對聯準會 (Fed) 縮減資產負債表 (下稱縮表) 抱以高度警戒,深怕市場流動性大為緊縮不利經濟,更讓美股長達八年的牛市恐因此畫下句點。
不過對 Fed 來說,縮表非做不可,一來避免經濟過熱引發泡沫風險,或下回經濟衰退時會毫無子彈可應對危機。既然該來的躲不過,就讓我們從過去經驗和 Fed 官員談話內容找到蛛絲馬跡,了解縮表的劇本到底會怎麼寫?
一、Fed 對縮表的態度與可能作法
目前市場關注的最大關鍵在於 Fed 縮表出手的時間點、速度,作法等。
時間點部分,市場預估,Fed 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宣布啟動縮表,快則 9 月,慢則 12 月。但宣布後不見得馬上有大動作,而是採取漸進作法,觀察對市場衝擊及適應能力,再採取進一步作為。
速度與作法部分,Fed 上 (5) 月會議記錄顯示,「幾乎所有」官員同意今年開始以「逐步且可預測」方式縮減資產負債表,支持每月減少一定金額 (金額未定) 的再投資規模,使資產負債表規模逐步減少,超過限額的到期國債將會投回市場。若進展順利,預計每季調高一次縮表額度,直到達到頂峰,之後每月以穩定的幅度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二、Fed 縮表將如何分配公債和 MBS 縮減比例?
目前 Fed 資產負債表上,預估明 (2018) 年到期部位包括逾 4250 億美元的美國公債、2000 億美元的 MBS。
先前 Fed 官員曾表示,會評估兩者市場的差異來縮減持有量。 Macro Insight Group 首席市場策略師 Shehriyar Antia 認為,MBS 縮減幅度可能相對較小,因該市場規模較小,對債券市場衝擊也較低。預估 MBS 初始上限將介於 20-60 億美元,美國公債介於 40-100 億美元。
三、依過去經驗,Fed 縮表後發生甚麼事?
翻開過去紀錄,不論是早期的 1920-1923 年、1930 年、1949 年、1953-1960 年 1978-1979 年,或是最近期的 2000 年,Fed 共有六次縮表的經驗。
其中最糟糕的例子當屬 30 年代大衰退的經驗。當時美國在 1929 年底爆發華爾街股災,隔年引發全球大蕭條,美國經濟亦遭到重創,由於當時資產價格迅速崩盤,市場貼現融資需求大減,票據貼現與短期貸款規模迅速走跌,導致 Fed 資產規模被動收縮,讓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
但縮表帶來的不全然是災難,美國在 1978-1979 石油危機期間通膨快速升溫,Fed 主動啟動縮表控制貨幣數量,有效抑制惡性通膨發生。
上述例子說明,Fed 縮表的時間點與縮減節奏至關重要,若拿捏得宜對經濟將有良好助益,若稍有不慎恐導致嚴重經濟風險,引發更大災難。
四、Fed 資產負債表回的去嗎?
Fed 官員不斷強調,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的規模相比,縮表後的資產負債表最終規模仍可能相當龐大,目前市場看法多落在 2.5-3.5 兆之間。Fed 理事 Jerome Powell 6 月初更公開指出,「很難看到」資產負債表萎縮至 2.5 兆美元以下,這番表態可能洩漏了 Fed 的縮表目標。
為何資產負債表規模不太可能回到金融危機前的 9000 億美元水準?一來金融危機後,新法規及金融監理單位都要求金融機構持有更高的安全資產,銀行存在 Fed 的超額準備金及其他超安全資產的規模大增。二來過去五年來,貨幣流通量每年平均成長 7%,如今約有 1.5 兆美元在外流通,預估五年後流通量將增至 2 兆美元,讓 Fed 資產負債表不能低於此一限度。
更重要的是,Fed 控制短期利率的操作框架已有所改變,過去是透過銀行系統準備金規模對基準利率進行控制,但當今銀行準備金大增情況下,Fed 則是透過隔夜附賣回利率 (ON RRP)、超額準備金率 (IOER),來對 Fed 基準利率設定上下、限,也就是設定準備金利率來控制基準利率。
Fed 前主席柏南克指出,當前使用準備金利率做為政策工具,所需銀行準備金水準應該高過 1 兆美元,若加上 1.5 兆流通貨幣需求,就能理解為何 Fed 資產負債表規模至少得在 2.5 兆美元以上,再也回不到從前。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