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瑞達期貨1隊]下跌空間有限,大豆後市或現拐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內容提要:

1、全球大豆供需改善,制約下跌空間

在全球大豆供需改善的格局下,美豆期貨指數連破支撐位且繼續探新低的可能性較小,而且待市場消化收割帶來的利空影響後,焦點或將轉向出口需求,今年南美三季度轉船出口量不及往年,促使買家將部分需求延後至購買美國大豆需求,因此出口需求預期當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或對美豆期貨價格存在支撐。此外,四季度南美新季度大豆種植面積增幅有限,天氣亦存在變數,產量增長步伐放慢,有利於庫存消耗。

2、食品大豆需求回暖,拍賣均價小幅走高


2015年大豆因價格高無法吸引買主,市場購銷以國儲豆為主,所以國儲豆周度成交量穩定在10萬噸左右,隨着隨着氣溫下降,以及各大院校開學,南方市場對大豆需求呈回升態勢,陳豆成交均價出現提升,穩步走高的陳豆價格為市場提供支撐。

3、天氣影響作物生長,壓縮新豆產量預期

6月底至7月份長江流域大范圍強降雨,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出現大量降雨,長江流域的大量降雨將損害當地作物的生長,盡管這些地區產量比重不及東北地區,但也會削弱種植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上升高度。隨後東北地區也出現降雨,緩解前期旱情,但內蒙以及黑龍江北部有部分大豆產區出現早霜,因氣溫快速降低以及降雨持續,可能會導致部分產區大豆成熟時籽粒的飽滿度稍差,致使局部產量受損。在強降雨和早霜的影響下,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即使出現增長,幅度恐怕也不及種植面積。

4、進口季節性淡季,大豆供應減少

據了解,9月份預計到港大豆610萬噸,10月份最新預期650萬噸,11月份初步預期650萬噸。從預期數值來說,9-10月份是我國大豆進口淡季,到港量明顯下降,即使陳豆拍賣可能彌補部分缺口,但大豆港口庫存仍可能呈現下降趨勢,大豆總體供應減少。

5、策略方案

(1)資金管理:本次交易擬投入總資金的10%-20%,分批建倉後持倉金額比例不超出總資金的30%。

(2)持倉成本:交易采取分批建倉策略,持倉成本控制在A1701合約3400-3550元/噸之間。

(3)風險控制:若1701合約期價下破3300元/噸則開始執行部分止損,若期價收盤價處於3200元/噸下方,則需要對全部頭寸作止損處理。

(4)持倉周期:本次交易持倉預計3個月,視行情變化及基本面情況進行調整。

(5)止盈計劃:當期價向我們策略方向運行,A1701合約上方目標看向4000元/噸,若此區域呈現整理態勢,則減持倉位,逐步獲利了結,若A1701合約強勢上破4000元/噸一線,則進一步持倉看向4200元/噸。視盤面狀況及技術走勢可滾動交易,逐步獲利止盈。

(6)風險收益比評估:帳戶總資金為1000萬元,持倉不高於300萬元,預期風險收益比為2.78:1。

策略概述

在全球大豆供需改善的格局下,美豆期貨指數連破支撐位且繼續探新低的可能性較小,而且待市場消化收割帶來的利空影響後,焦點或將轉向出口需求,對出口需求預期當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或對美豆期貨價格存在支撐。此外,四季度南美新季度大豆種植面積增幅有限,天氣亦存在變數,產量增長步伐放慢,有利於庫存消耗。國內方面,隨着氣溫下降,以及各大院校開學,南方市場對大豆需求呈回升態勢,陳豆成交均價出現提升,穩步走高的陳豆價格為市場提供支撐;受異常天氣影響,新豆產量增幅預期被壓縮,收割時期適逢大豆處於進口淡季,減弱新豆上市壓力。總體來說,盡管國內外產量提升制約短期期價上行空間,但是在全球大豆供需改善環境下,期價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後市在國內需求回暖以及美豆出口需求上升等因素提振下或探低回升。

影響因素分析

一、全球大豆供需改善,制約下跌空間

美國農業部USDA在6月份供需報告中對16/17年度供需預估進行調整。報告顯示,全球大豆需求保持穩定增長,生產步伐整體放慢,使得當年度供應出現小幅缺口,庫存消費比連續兩個年度下滑,2016/17年度由2015/16年度的22.73%降至20.2%,為是十二年來最低位,意味着全球大豆供需格局由供應過剩進一步過度至平衡預期。

(1)美豆供需情況

今年夏季市場滿心期待的拉尼娜未能如期而至,天氣炒作落空,美國農業部8月份供需報告將美國大豆單產預期上調至48.9蒲/英畝的高位後,主產區整體利於作物生長,上包括美國職業雜志在內的多個機構預測2016/17年度單產可能將達到49-50蒲/英畝,使得豐產預期愈加強烈,而且9月份將進入收割時期,產量將轉化為實質性供應,對市場造成壓力,因此可能造成美豆盤面探得收割低點,近月保持偏弱振盪走勢。不過國內黃大豆1號交割標的是非轉基因大豆,自從國家將收儲政策改為直補政策後,黃大豆1號盤面走勢相對比較獨立,近3年大豆和CBOT大豆盤面相關性為0.526,近一年相關性僅為0.121,而CBOT大豆與DCE豆粕近3年的相關性大豆0.9,可見美豆期貨走勢對黃大豆1號的影響力不及豆粕。

另外,至9月份初,美豆期貨指數已跌至在955美分/蒲式耳一線,下方920、900美分/蒲式耳均為重要支撐位,在全球大豆供需改善的格局下,連破支撐位且繼續探新低的可能性較小,而且待市場消化收割帶來的利空影響後,焦點或將轉向出口需求,今年南美三季度轉船出口量不及往年,促使買家將部分需求延後至購買美國大豆需求,因此出口需求預期當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或對美豆期貨價格存在支撐。

(2)南美大豆供需情況

9月份,巴西農戶正在准備種植2016/17年度大豆作物。今年巴西政局依舊不穩定,經濟處於嚴重衰退期,信貸緊張,而且種植成本可能上漲,巴西農業企業BrasilAgro白哦是2016/17年度大豆種植成本可能升值7.65-8.11美元,比2015/16年度提高11%,上漲原因為種子價格上漲和繳納專利費,這些因素將制約農戶播種積極性。福斯通公司預計預計2016/17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為3356萬公頃,約合8290萬英畝,只比今年高出31.5萬公頃或0.9%。基於近幾年的平均單產,大豆產量可能達到1.0185億噸,相比之下,2015/16年度的產量因干旱而減產到9542萬噸,作為對比,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預計1.03億噸,2015/16年度9650萬噸。除了關注種植面積,還需關注天氣的變化。因為一旦拉尼娜發生時間發生在四季度,將對新一年度南美大豆產量造成不利影響。需求方面數據預估相較於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庫存消費比呈現小幅下滑趨勢。

16/17年度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可能略有減少,這是考慮到去年新總統上任後取消了許多農作物的出口關稅,同時下調五個百分點的大豆出口關稅,這一舉措促使包括葵花籽等作物出口優勢提升,可能替代部分大豆面積,16/17年產量預估為5700萬噸,僅比15/16年增加50萬噸,這一年產量因不利天氣而大幅下降。需求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因為期初庫存下降明顯,期末庫存總體預估下滑,庫存消費比由44.0%下降至41.5%。

二、食品大豆需求回暖,拍賣均價小幅走高

自2016年7月15日開始,每周度國家都會開展大豆競價銷售活動,截至8月19日,總共進行8次,計劃拍賣量為329萬噸,實際成交量為127.76萬噸,成交率31.7%。剛開始兩次貿易商參與熱情高漲,成交均在30萬噸以上,隨後四次由於陳豆質量問題,貿易商采購熱情降溫,成交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基本保持在8-12萬噸之間。市場普遍預期國儲拍賣量在300-400萬噸,這意味着每周60萬噸的拍賣量很可能還是9月份的常態,如果按照8月份的平均成交率17%計算,將有40.8萬噸國儲豆將流入市場,這部分陳豆因品質問題難以全部流入食品領域,部分流向壓榨領域,故而在新豆大量上市前,市場整體供應略偏緊。

另外,2015年大豆因價格高無法吸引買主,市場購銷以國儲豆為主,所以國儲豆周度成交量穩定在10萬噸左右,隨着氣溫下降,以及各大院校開學,南方市場對大豆需求呈回升態勢,陳豆成交均價出現提升,穩步走高的陳豆價格為市場提供支撐。

三、天氣影響作物生長,壓縮新豆產量預期

今年國家供給側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中,在農業領域方面,《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調減玉米面積5000萬畝以上,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增加4000萬畝。在國家政策性引導中,我國農戶大豆種植信心提升,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明顯增長,預計播種面積在在7200千公傾,較2015年的5543增1657千公傾,全國增幅29.8%,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了53%,在5416萬畝,其中黑龍江增幅在64%,在3740萬畝(如果核算上黑地面積的話,因黑龍江沒有進入官方統計口徑的耕地面積數量龐大),種植面積增長推動產量明顯恢復預期。

6月底至7月份長江流域大范圍強降雨,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出現大量降雨,長江流域的大量降雨將損害當地作物的生長,盡管這些地區產量比重不及東北地區,但也會削弱種植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上升高度。隨後東北地區也出現降雨,緩解前期旱情,但內蒙以及黑龍江北部有部分大豆產區出現早霜,因氣溫快速降低以及降雨持續,可能會導致部分產區大豆成熟時籽粒的飽滿度稍差,致使局部產量受損。在強降雨和早霜的影響下,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即使出現增長,幅度恐怕也不及種植面積。

四、進口季節性淡季,大豆供應減少

2016年中國7月份進口大豆776萬噸,環比增長2.65%,卻不及原先預期,而且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950萬噸,1-7月份大豆進口總量為4632萬噸,去年同期累計為4461萬噸,同比提高3.8%,累計美元金額同比下降8.6%。2016年1-6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85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進口金額達148.25億美元,同比下降6.0%。據相關網站調查顯示,2016年8月份最新預期741萬噸,9月份最新預計610萬噸,10月份最新預期650萬噸,11月份初步預期650萬噸。從預期數值來說,9-10月份是我國大豆進口淡季,到港量明顯下降,即使陳豆拍賣可能彌補部分缺口,但大豆港口庫存仍可能呈現下降趨勢,大豆總體供應減少。

五、技術面

近期國內大豆1701合約整體處於3550-3900大區間運行,而近期正回調至區間下軌附近,繼續大幅走低空間有限,加上利空因素的逐步消化,後市有望呈現震盪偏強運行,多頭可考慮逢低吸納策略。

交易的風險控制及意外情況處理計劃

對該交易可能存在的風險及處理計劃如下:

1、如果行情出現與我們看法相反的走勢,我們會根據具體的技術信號,以及期價走勢變化情況做出應對方案,決定頭寸的相關處理。

2、若美豆出口需求表現疲弱,外盤價格走低拖累國內盤面走勢,我們將注意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市場的新變化並及時做出頭寸處理。

3、若國內外大豆產量增長幅度意外超過預期,我們將注意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市場的新變化並及時做出頭寸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