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美國成功研製碳納米管電腦 開啟電子設備新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周三(25日)宣布,他們已建成全球第一台完全使用碳納米管的電腦。專家認為,在傳統半導體技術趨近極限下,這項突破令人看到用碳納米管代替矽,製造出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的新一代電子設備的可能性。

《星島日報》報導,目前,用於製造電子設備中晶體管的主流半導體材料是矽。科學家一直在討論利用碳納米管代替矽製造電子設備的可能性。約15年前,科研人員開始嘗試用碳納米管製造晶體管,然而一直無法完全依靠碳納米管造出完善的電子設備。


史丹福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表示,用碳納米管代替矽製造晶體管無法取得突破,主要因為作為半導體材料,碳納米管有兩方面內在缺陷:首先,碳納米管很難被整齊排列形成晶體管電路。其次,因為碳納米管的排列方式,被製成晶體管後,它們其中一部分像金屬一樣總是具有導電性,而不像其他半導體材料製成的晶體管那樣可以開關電流。

在用碳納米管研製晶體管過程中,史丹福研究人員找到一個雙管齊下的方法規避上述缺陷,他們稱之為「不受缺陷影響的設計」。一方面,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聰明的計算方法,可以自動忽略排列混亂的那部分碳納米管。另一方面,他們將晶體管電路中總是具有導電性的那部分充電燒毀,結果就得到一個正常的電路。

研究人員利用該設計方法建成的碳納米管電腦芯片包含178個晶體管,其中每個晶體管由10至200個碳納米管構成。不過,這一設備只是未來碳納米管電子設備的基本原型,目前只能運行支持計數和排列等簡單功能的操作系統。

專家認為,受限於矽自身性質,傳統半導體技術已經接近極限,而這項新突破使人們看到用碳納米管代替矽,製造出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便宜的新一代電子設備的可能性。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教授拉貝艾說:「毫無疑問,這項突破將吸引半導體領域研究人員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探索怎樣利用這項技術在未來十年製造出體積更小、效能更高的處理器。

香港《文匯報》報導,參與研製納米管電腦的史丹福大學工程學教授黃漢森(Philip Wong)說:「我們展示的是一台非常簡單的電腦,現時的成果與最終產品之間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根據史丹福大學資料顯示,黃漢森198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曾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納米技術高級顧問羅科說,待技術完善後,電腦消耗的能量僅為原本約1/10。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