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製造業穩增長 專家:今年GDP增7.5%可期 硬著陸憂慮減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統計局昨(1)日發佈數據顯示,7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出乎意料回升,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達到50.3%。國家統計局專家指出,自2012年10月以來,PMI指數連續10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顯示目前中國製造業運行總體平穩。業界多認同,下半年經濟開局良好。發改委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無「硬著陸」之憂,今年可實現7.5%左右增速。不過,小型企業PMI指數雖然出現連續兩個月回升,但已持續16個月處於50%以下的收縮區間,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香港《文匯報》報導,官方PMI指數6月回落0.7個百分點,多數機構預期7月官方PMI將跌破50%榮枯線。然而,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PMI企穩,出現小幅回升。多數市場人士認為,這表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趨穩。


「從結構上看,大型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為製造業PMI溫和回升奠定了基礎。7月份,大型企業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11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認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舉措和政策,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權限、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減輕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等舉措,增加了企業發展信心。

數據顯示,7月份反映企業信心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2.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走勢,表明製造業企業對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有所上升。

從分類指數看,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4升1降。出現下降的是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其他分項指數對PMI總指數的貢獻均為正,顯示出當前製造業增長企穩和好轉的跡象。

其中,新訂單指數方面為50.6%,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上。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從7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未來出口需求有望小幅恢復。受預期趨穩、訂單水平趨穩的影響,預計未來經濟增長總體趨穩。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也出現了回升,較上月上升5.5個百分點,達到50.1%,重新升至臨界點以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師張立群指出,從這些情況來看,市場需求有所改善,帶動了市場價格回升。

在宏觀經濟表現出築底企穩之時,小型企業PMI雖比上月溫和回升0.5個百分點,達到49.4%,但仍處於臨界點以下。事實上,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16個月處於收縮區間。趙慶河認為,小型企業目前仍面臨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技術落後等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此外,儘管新訂單指數位於臨界點以上,但調查顯示,反映製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9.0%和48.4%,雖比上月回升1.3和0.5個百分點,但仍徘回於收縮區間。

與中國官方7月PMI企穩回升不同,匯豐昨日發佈的7月PMI終值僅為47.7%,跌至11個月以來新低。這也是該數據連續第3個月處於榮枯線下方。對於兩者PMI指數為何一升一降,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官方數據側重大中型企業,匯豐數據更傾向於中小企業,這也凸顯了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困境。 (接下頁)

[NT:PAGE=$]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7月份製造業產出收縮,產出放緩的原因是新業務進一步減少,內需和出口皆疲弱,新訂單總量創下11個月來最大降幅。據出口商反映,來自歐洲、東南亞和美國的新訂單量皆環比下降。

7月份,製造商連續第3個月減少採購,但降幅尚小。供應商交貨速度因此連續第四個月出現輕微改善。同時,採購庫存環比下降,許多受訪廠商因訂單減少及生產需求放緩而相應降低了庫存。

而在價格方面,成本壓力繼續放緩,平均投入成本的降幅雖是4個月來最小,但整體仍屬明顯,進口商品價格有所回落。運營成本的回落,被廠商以降價的方式傳導至客戶。製造業產品的平均出廠價格已連續5個月下降,但7月份降幅環比放緩,為3月份以來最小。

不過,屈宏斌也指出,由於內需和外需的疲軟,製造業增長放緩。加之近來其他經濟數據走弱,政府出台了更多的微調措施,包括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增加保障房、鐵路、節能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支出。這些措施將增強市場信心,減少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

中國經濟增速從2007年第2季14.2%的近年最高點,回落至今年第季的7.5%,回落幅度將近50%,未來下行壓力仍很大,由此海外輿論對於中國經濟會否硬著陸的討論升溫。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昨日表示,下半年中國投資與消費增長仍有增長潛力,可以實現7.5%的GDP增長速度。長期看,中國經濟亦無「硬著陸」之憂。

王一鳴指出,下半年,中國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從經濟的三駕馬車看,投資方面,製造業投資受到產能過剩因素的抑制,只要過剩產能不能有效出清,製造業投資就難以回升;不過,目前房地產投資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自去年下半年強勁反彈至今也保持較高增長,預計下半年在穩增長措施下,上述兩項投資增速仍會保持在高位。至於消費,雖然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放緩,但消費實際增長率在上升。

「只要內需仍保持較好增長,就不用擔心硬著陸」,王一鳴預計,下半年會繼續採取穩增長措施,全年GDP可以實現7.5%左右的增長。他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態勢,但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份額還將提升。

不過他也強調,目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金融領域風險不容忽視,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此前外界有觀點認為,「李克強經濟學」將引發中國經濟硬著陸。王一鳴對此指出,西方從經濟失衡和風險累積等角度,指出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風險。但中國亦在對經濟進行調整和平衡,對於政府債務和金融系統的風險,也給予了高度關注,並且有足夠的風險防控能力。因此,很難做出這種判斷。

王一鳴還指出,目前中國經濟轉型正在進行,服務業比重也正在提高,收入增長,自然會拉動消費。現在中國沒有再搞過去那種大規模的官方投資,而是有節制的「微刺激」,適度擴大與民生關聯度高的領域的投資。此外,未來經濟在需求端的轉型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農村居民市民化後將進一步釋放消費潛能,解決這個問題要靠改革,這些問題整合起來就是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則認為,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中,新訂單指數、企業預期指數、購進價格指數等主要分項指數都呈現不同程度回升,顯示下半年開局良好,經濟走勢穩中趨升。

PMI臨界點

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又稱榮枯分水線,當PMI大於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PMI指數越大於50說明經濟發展越強勢;當PMI小於50時,說明經濟在衰退,越小於50說明經濟衰退越快。PMI略大於50,說明經濟在緩慢前進,PMI略小於50說明經濟在慢慢走向衰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