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審計風暴啟動 發改委專家:中國不會出現底特律破產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場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的「審計風暴」8月1日全面展開。此次審計將按照「見人、見賬、見物,逐筆、逐項」的原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的政府性債務進行審核。國家發改委專家昨日指出,此舉利於摸清地方負債家底,之後應分類處置,對於部分缺乏償債能力的融資平台,可由政府接手,出讓政府性資產進行置換。同時中國地方政府普遍手握優質資產,不會出現美國底特律破產的情況。

香港《文匯報》報導,此次為交叉審計,即一地審計部門審計另一地的政府性債務。政府性債務審計按照「摸清底數,反映問題,揭示風險,提出建議」的總體思路,按照「見人、見賬、見物,逐筆、逐項」的原則對各級政府性債務進行認真審核。


審計內容一是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取得的成效;二是各級政府性債務的規模、結構及變化情況;三是政府性債務風險變化情況;四是政府性債務舉借、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

按照計劃,各級審計部門將在8月20日前將本部門審計結果報告審計署,審計署則最晚在10月中旬向國務院提交審計報告。

近兩年,在投資資金需求的拉動下,特別是影子銀行體系的便利下,許多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迅速,外界揣測中國一些政府恐怕出現資不抵債,出現類似底特律破產清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和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在昨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經濟形勢吹風會上均認為,與底特律破產情況不同,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有優質的實物資產支撐的。

宋立認為,中國地方債務問題主要是流動性問題。「短債問題反映的是期限錯配,實質只是個財務問題,因為債對應的資產是優質的,從清償性來看不會有兌付問題。」

對於解決地方債風險問題,王一鳴提出,現有地方負債方式需要改革。地方政府要進行大型基礎設施等長期投資,需要長期融資渠道,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債,而不是通過銀行融資。對已形成的負債,重要的是要摸清地方債家底,到底多大規模,進行分類處置。

王一鳴把地方融資平台分為兩類,一些平台有現金收益,具備償債能力,可在規範後維持運營;另一些平台高負債且缺乏償債能力(往往是公共平台,甚至是本應由財政承擔的),政府應接手,用地方的政府性資產進行置換。

王一鳴認為,中國需要進行財稅體制和預算體制的改革,對未來地方收入體系進行再造。

中新網報導,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也表示,中國地方政府不會像底特律一樣面臨破產。他認為,現在地方政府遇到的債務問題主要是流動性問題,借的都是短債,短期償還就有壓力。它的實質是財務問題,不是經濟問題,因為這些債對應的資產都是優質的。地方政府跟底特律比,手上不僅僅是財政的現金流收入,還有大量的國企、其他資產,所以客觀來看,沒有什麼大問題。

宋立認為,現階段地方政府負債有其必然性。他表示,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幾代人受用的,如果用當代人的財政收入來支撐是支撐不了的,所以就需要設計一個機制去平衡這些支出。

有觀點認為,國務院部署的此次債務摸底行動,或是為調整地方債務相關聯的財稅制度、產業政策等利益關聯體作鋪墊。當前經濟增速下行、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改革正當其時。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