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基金
科技巨頭財報表現獲利優於預期,資本支出向上趨勢不變截至 1/31,已公布財報之科技巨頭如微軟、Apple、Meta、ASML,上季獲利表現皆優於市場預期,並且與 AI 相關之業務也持續成長,凸顯 AI 基本面仍然穩健。儘管中國 DeepSeek 橫空出世,但微軟、Meta 重申 AI 巨額資本支出仍有必要,Meta 更大幅上修資本支出至 650 億美元;彭博估計 2025 全年四大 CSP 資本支出大增 480 億美元,持續支撐 AI 硬體投資動能不墜。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大貿易夥伴實施大規模關稅,此舉引發全球經濟學家及市場的高度關注。此項政策被視為川普在經濟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賭注,其影響可能遠超他第一任期內的任何舉措。根據稅收基金會 (Tax Foundation) 估計,這次關稅措施涉及約 1.4 兆美元 的進口商品,相較於他第一任期內的 3800 億美元,規模大幅增加。
國際政經
歐盟統計局周一 (3 日) 發布的初值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 1 月通膨年增率為 2.5%,高於預期。接受《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 1 月通膨率為 2.4%,與 12 月持平。歐元區整體通膨率去年 9 月觸及 1.7% 的低點,但隨著能源價格下跌帶來的基數效應消退,通膨率隨後再次加速。
美股雷達
在消費者支出持續推動成長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在 2024 年以穩健的勢頭結束。美國商務部周四 (30 日) 發表報告表示,去年 10 月至 12 月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年增率為 2.3%。經濟學家的預測是年增率 2.5%。全年經濟成長率為 2.8%,而 2023 年的成長率為 2.9%。
美股雷達
歐盟統計局周四 (30 日) 公布的初值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第 4 季零成長。經濟學家原先預計在第 3 季成長高於預期的 0.4% 後,第 4 季將成長 0.1%。此前,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德國和法國公布的經濟成長率均差於預期。周四稍,官方數據顯示,德國第 4 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下降 0.2%,法國經濟同期也略有萎縮。
美股雷達
就在農曆過年之際,華爾街也迎來繁忙的一週,不僅蘋果 (AAPL-US)、微軟 (MSFT-US)、特斯拉 (TSLA-US) 與 Meta(META-US) 等科技巨頭與重量級企業財報受到關注,各國央行也很忙碌,FOMC、歐洲央行會議都是焦點,在經濟數據部分,則有美國第四季的 GDP 和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等關鍵經濟數據。
大陸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 4 萬 1314 元 (約 18.93 萬台幣),名目成長率達 5.3%,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成長率為 5.1%,其中 8 省高過全國平均,廣東更首度晉身 5 萬人民幣俱樂部。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 年中國有 8 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依序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和山東,其中上海與北京兩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逾 8 萬人民幣 (約 36.65 萬台幣),浙江以 67013 人民幣(約 30.7 萬台幣) 位居第三,廣東則年增 4.4% 至達到 51474 元(約 23.58 萬台幣)。
基金
2025 年股市開局震盪,截至 1 月 15 日,台灣加權指數收在 22,514.57 點,較去年底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 23,035.1 點下跌 2.26%。隨著 CES 展的興奮情緒退卻,高位震盪的盤勢讓投資人一時失去方向。
台股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 (24) 日公布 2025 年我國經濟成長率 (GDP) 最新預測值為 3.42%,較 11 月預測上修 0.27 個百分點,主要因投資和外需優於先前預期,但整體經濟動能仍仰賴投資和消費支撐,而受基期影響,上下半年經濟呈「前低後高」。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22)野村腳勤觀點:人型機器人題材值得關注隨著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薪資高漲,人型機器人的趨勢非常明確,像是特斯拉 Optimus、輝達 Figure 01/02 都已逐步投入產線生產訓練,造價 5-6 萬美元也更具競爭力。
國際政經
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周三 (22 日) 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 (WEF) 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歐洲必須為美國新總統川普可能施加的貿易關稅做好準備。她指出,雖然川普在就職首日並未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全面性關稅,但這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因為這種措施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鉅亨新視界
受到經濟數據好壞解讀不一,全球股市 2025 開年以來上衝下洗,似乎預告蛇年的「蛇行」走勢,經濟領頭羊的美國更將迎接川普 2.0 時代的到來。美股元月上半就面對波動加劇的走勢,元月行情與後市表現是否值得期待?投資人該如何挑選較能提高投資潛力?00971 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 ETF 基金經理人林怡君分析表示,根據近 10 年統計,美股若在開年元月的上半月收紅,之後一段時間的表現值得期待。
台股新聞
在距離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的最後幾小時前,全球主動式固定收益投資領導品牌 PIMCO (品浩)兩位重量級基金經理人今 (20) 日旋風式來台,在「2025 年 PIMCO 週期市場展望媒體簡報會」預測,美國今年可望降息 2 次,極小的可能會有 3 次,針對台灣經濟展望,PIMCO 估去年 GDP 成長達 4.2%,今年的 AI 相關需求貢獻度將佔 2.8%,看好台灣是 AI 發展的關鍵。
鉅亨新視界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升高,野村投信與將來銀行首次攜手合作,獨家推出「投資 MBTI」,讓投資人透過了解自身性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進而掌握 2025 年的市場先機。野村投信亦針對 2025 年第一季市場展望及資產配置,提出「股優於債」的策略,看好美、日、台等市場的成長潛力。
國際政經
德國 2024 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連二年陷入衰退,也是 2003 年之後首度經濟連兩年負成長。研究機構警告,如果不實施政策改革,2025 年也難以擺脫停滯。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公布最新數據,德國 GDP 繼 2023 年萎縮 0.3% 之後,2024 的 GDP 再度衰退 0.2%,突顯當局努力讓經濟成長重回正軌面臨嚴峻挑戰。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17) 日開低,但在去年 GDP 數據公布後翻紅走漲,上證指數(SSEC) 朝連 2 日漲勢邁進,高盛、摩根大通與瑞銀等投行近日也紛紛發佈研究報告,上調中國資產評等,看好 2025 年中國資本市場。 外資機構普遍認為,今年企業獲利復甦將為中國市場上行提供支撐,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湧入。
鉅亨新視界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已經在 14 日中午抵台,業界消息指出,黃仁勳此次行程將與供應鏈鴻海、廣達、技嘉、華碩等高層會面,17 日將出席輝達台灣分公司的尾牙。此利多助攻台股反彈氣勢,1/14 開低走高大漲 309.19 點作收,一掃連跌五天的陰霾。
大陸政經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周五(17 日)舉行記者會,說明 2024 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表示,初步核算,2024 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人民幣 134.9084 兆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 5%。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 年全年 GDP 達到人民幣 134.9084 兆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年增 5%,略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4.9%。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15)野村腳勤觀點:GB200 出貨還要再等等GB200 大量出貨時間屢次遞延,從 3Q24 一路遞延至 2Q25,結果就是全年出貨量可能低於預期,最樂觀時估計有 5 萬櫃以上,而現在可能降至 2-3 萬櫃,即便是下一代 GB300 也還有數個關鍵規格升級並需要開發時間,4Q25-1Q26 是較有可能出貨的時間,這也就是說,今年或許將面臨數季的出貨空窗期,也是因為這樣,現階段市場信心不足,在沒看到大量出貨證據前,相關利空傳言就容易被放大解讀,比如 CSP 客戶砍單、ASIC 取代輝達晶片等,但至少以現況來看,出貨問題主要是供應端而非需求端,尤其是在先進製程極為稀缺的情況下,除非 GB200 再度發生數次延期,否則輝達短期內砍單的機率不高,短期內對台灣供應鏈廠商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大陸政經
中國大陸將在周五 (17 日) 公布去年 GDP 數據,市場高度關注能否達成官方設定的 5% 左右目標,但專家最新指出,由於北京承諾的刺激措施尚未真正發揮作用,中國經濟還未出現投資者期待的轉變。自去年 9 月底以來,中國決策官員下調利率並宣布大規模刺激計畫,但備受期待的財政支持措施細節恐要到 3 月 4 日登場的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時才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