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
台股新聞
財政部今(8)日公布 114 年 10 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受惠於人工智慧(AI)商機持續熱絡,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拉貨效應發酵,科技產品出貨動能益形強勁,10 月出口金額高達 618 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 49.7%。
歐亞股
根據德國統計局的初步數據顯示,在 2025 年前 8 個月,中國已超越美國,再次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高額關稅政策被視為影響德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原因。美國曾在 2024 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結束了中國連續 8 年保持領先的紀錄。當時,德國正因政治分歧和指責北京實施不公平貿易行為,試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大陸政經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2025 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強調,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外匯市場頂住壓力,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國際收支維持基本平衡格局。報告顯示,在宏觀政策效能持續提升與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推進的背景下,市場預期與交易行為保持理性有序,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一 (21 日) 報導,隨著 8 月關稅期限逼近,美國從加州到墨西哥灣的中小型港口正面臨貨櫃量大幅下滑。船運公司重新調整供應鏈策略,將貨物集中到洛杉磯等大港,導致中小港口被邊緣化,貿易活動明顯萎縮。ITS Logistics 月報顯示,全美最繁忙的洛杉磯港貨流量大增,但代價是犧牲小港口的貿易活動,後者進口服務班次明顯減少。
台股新聞
財政部今(8)日公布 6 月海關進出口初步統計,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與美國對等關稅暫緩實施的備貨效應推升,6 月出口金額達 533.2 億美元,不僅連續第二個月突破 500 億美元大關,更改寫歷年單月出口新高紀錄,月增 3.1%、年增 33.7%,連續第 20 個月年增率維持正成長,又以美國市場貢獻最大。
美股雷達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 周三 (4 日) 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海洋商品貿易,並推高魚類主要進口國美國的海鮮價格。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已對幾乎所有海鮮徵收 10% 的關稅,而中國則面臨 30% 的關稅。報告指出:「由於國內生產規模擴大的能力有限,魚類產品價格可能會上漲。
歐亞股
馬來西亞 4 月份的貿易額攀升至近 3 年來的新高,出口表現超出預期,主要歸因於貿易商提前出貨。根據投資、貿易暨工業部數據顯示,馬來西亞 4 月份的貿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 18.2%,達到 2619 億令吉 (約 611 億美元),這是自 2022 年 8 月 以來記錄的最高單月價值。
台股新聞
財政部今 (7) 日公布今年 1 月進出口貿易變動,1 月出口 387.1 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次高,年增 4.4%,且資通視聽產品因 AI 商機熱絡及提前拉貨利多下,單月出口達 125 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最高。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因受農曆春節假期影響,初估 2 月出口規模值落在 365 至 377 億美元間,年增 16-20%,她樂觀看待出現連 16 紅。
A股港股
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 7.5 兆元人民幣,年增 14.4%,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其中,服務出口年增 18.2%,進口年增 11.8%。 這一成就標誌著中國服務貿易規模首次突破上兆美元大關。據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所長李俊表示,在全球數位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的浪潮下,中國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台股新聞
財政部今 (9) 日公布 113 年 12 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12 月出口 435.9 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較上月增 6.1%,年增 9.2%,已是第 14 個月的正成長;第 4 季出口 1,259.7 億美元,較上年同季增 9.1%,也創下歷年單季最高;113 年出口 4,750.7 億美元,較上年增 9.9%。
台股新聞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和美國政府今 (10) 日同步宣布,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即起生效,首批協定涵蓋「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服務業國內規章」及「促進中小企業」等 5 大議題,象徵台美貿易關係迎向重大里程碑。安永對此表示,此倡議條文中,有別於其他國家實質優惠,其實有兩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