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算力





    2025-11-23
  • 美股雷達

    無論是美國的一般民眾,還是科技巨頭,都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缺電」困境,而在這場危機背後,一個日益凸顯的「元兇」正是近年來掀起熱潮的 AI。專家最新指出,AI 算力如同「電老虎」,正在瘋狂吞噬美國原本該穩定供應的電力資源,讓本就脆弱的電網雪上加霜。






  • 科技

    上周 (11/17-11/22) 全球股市聚焦科技巨頭的 AI 佈局與財報表現。品浩(PIMCO)經濟學家衛艾婷 (Tiffany Wilding) 在最新觀點中指出,AI 應用正加速落地,企業在供應鏈轉移之際,試圖透過提高生產力、減少勞動成本來抵銷更高的營運成本 。






  • 科技

    在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格局持續演變的背景下,第 18 屆《金融時報》中國年度高峰論壇上,《金融時報》中文網聯合《The Innovation》推出了特別主題報導《展望 2035:影響未來十年的五大尖端科技》。此次報導聚焦來自多學科研究團隊與科技研發機構的創新成果,經過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選出五項與社會生產、生活和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尖端技術。






  • 2025-11-22
  • 美股雷達

    谷歌 (GOOG-US)AI 基礎設施負責人告訴員工,為了滿足 AI 服務的需求,公司必須每半年將其運算能力翻倍;執行長皮查伊也表示,2026 年將是「格外緊張的一年」,理由是 AI 競爭加劇,以及滿足雲端與運算需求的壓力。CNBC 報導,谷歌雲端 (Google Cloud) 副總裁 Amin Vahdat 在 11 月 6 日的全員大會上發表了一份簡報,其中一張投影片中提到,谷歌現在必須每 6 個月將其 AI 算力翻倍,未來 4 到 5 年內實現下一個 1000 倍成長。






  • 2025-11-20
  • 美股雷達

    億萬富翁馬斯克週三 (19 日) 宣布,xAI 計劃在沙烏地阿拉伯興建一座 500 兆瓦大型資料中心,並由輝達晶片提供動力。此專案由沙國主權基金成立的 HUMAIN AI 共同推動,正值沙烏地王儲訪美期間,也凸顯美沙在人工智慧領域合作程度持續升溫。






  • 2025-11-19
  • 台股新聞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的關鍵時刻,台灣憑藉高階製造實力再次成為國際資金焦點。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園管局)於今(19)日舉辦「114 年招商成果發表會」,宣布今年度招商成績斐然,成功促成 166 件投資案,總金額高達 1,745 億元 。這波投資熱潮主要集中在 AI、半導體與智慧製造領域,顯示台灣產業園區已成為企業技術創新與產能擴張的核心基地 。






  • 台股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9)日出席「2025 國際金融與資產管理趨勢論壇」時指出,面對美中貿易戰與川普 2.0 關稅挑戰,台灣經濟表現依然強韌,人均 GDP 與股市表現優於亞鄰。他強力反駁外媒「台灣病」觀點,直言「台灣沒有病」,真正問題源於中國內需疲弱導致的低價傾銷。






  • 美股雷達

    負責電網穩定的監管機構指出,隨著美國資料中心用電需求上升,在極端情況下,今年冬天出現大範圍停電的風險正在上升。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 (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 NERC) 周二 (18 日) 發布冬季評估報告,內容顯示,與去年冬天相比,電力消耗量已增加 20GW,而 1GW 約莫是一座核電廠的典型規模。






  • 美股雷達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於 11 月 12 日宣布,已結束對軟銀集團收購半導體設計公司 Ampere 的審查,並為這筆價值 65 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掃清障礙。FTC 的公告顯示,雙方已同意提前終止審查程序,這一消息對於軟銀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 2025-11-18
  • 新股上市

    國產 AI 晶片企業正集體站在 IPO 上市的「最後一哩路」,摩爾線程、沐曦距離在上交所敲鐘僅一步之遙,壁仞等企業則以保密形式向港交所提交申請,這波「中國版輝達」們的上市潮既是資金輸血的關鍵戰役,也是國產算力突圍的縮影。一家中國國產 GPU 公司內部人士說,「緊張,發文選在周四、週五,週末都過得不好」,並稱接近上市時間點,企業需因應複雜流程、突發事件,更要面對機構、媒體及投資人「何時進展」的輪番追問。






  • 美股雷達

    安謀 (ARM-US) 計劃在人工智慧 (AI) 資料中心的晶片設計中,導入輝達 (NVDA-US) 的 NVLink 技術,讓兩家深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公司間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升溫。擁有全球最廣泛使用處理器技術的安謀表示,將把 NVLink 加入自家的 Neoverse 平台。






  • 2025-11-17
  • A股

    華為將於本週舉辦「2025 AI 容器應用落地與發展論壇」,會中將發布一項 AI 領域的突破性技術成果,旨在解決當前業界普遍存在的算力資源利用效率低落的難題。這項創新技術是華為「以軟體補硬體」戰略思路的最新實踐,它能夠顯著釋放算力硬體潛能,將 GPU、NPU 等異構算力資源的利用率從業界平均的 30% 至 40% 區間,大幅提升至令人矚目的 70%。






  • 2025-11-14
  •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14) 日開低走低,上證指數(SSEC) 盤中雖一度翻紅,但尾盤加速下跌,終場再度失守 4000 點大關。滬指今日收跌 0.97%% 至 3990.49 點,深證成指 (SZI) 收黑 1.93% 至 13216.03 點,創業板指收低 2.82% 至 3111.51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96 兆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 839 億元。






  •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財務文件披露,OpenAI 正規劃一條戲劇性「先巨虧、後狂飆」的獲利之路,但這條成長之路勢必充滿挑戰。據報導,該公司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出現巨額年度虧損,光是 2028 年的營運虧損就高達 740 億美元,預計要到 2030 年才會轉正。






  •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四 (13 日) 報導,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獲利空間縮水,加密貨幣礦商正掀起一波轉型潮,紛紛退出挖礦業務、改押寶 AI 運算商機。大型礦商 Bitfarms(BITF-US) 周四宣布,計劃未來兩年逐步退出挖礦業務,轉型專注為 AI 應用提供運算基礎設施。






  • 2025-11-13
  • 過去一個世紀,油井曾是財富與權力的核心像徵,但如今資料中心正以驚人速度改寫這一格局。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最新數據,今年全球資料中心投資額預計達 5800 億美元,首次超過「尋找新油氣供應」的 5400 億美元。這一標誌性轉折,宣告全球資本正從碳基能源向資訊能源發起深層遷徙。






  • 美股雷達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美國的資料中心用電需求正在大幅攀升。預計 2028 年,美國將面臨高達 44 吉瓦的電力缺口,相當於 44 座核電廠的發電量。該報告由大摩策略師 Stephen Byrd 撰寫,篇名為《人工智能賦能:比特幣轉換、商業模式、美國電力短缺及宏觀展望》 (Powering AI: Bitcoin Conversion, Business Models, a US Power Shortage and the Big Picture)。






  • 美股雷達

    美國「AI 淘金熱」正面臨嚴峻能源考驗。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 在最新研究報告中示警,受 AI 資料中心龐大電力需求衝擊,美國恐於 2028 年陷入高達 20% 的電力缺口,潛在缺口達 13 至 44GW,相當於超過 3300 萬戶家庭的每年用電量。






  • 2025-11-10
  • 當全球目光聚焦於晶片巨頭輝達所建構的算力帝國之際,一場由極速晶片新創公司 Groq 所點燃的顛覆性革命正在悄然上演。其創辦人指出,輝達 (NVDA-US) 的 CUDA 並非人工智慧(AI)的關鍵,關鍵在於算力與能源。曾主導設計 Google(GOOGL-US) 第一代 TPU 的 Groq 創辦人 Jonathan Ross 在最新訪談中拋出石破天驚的論斷:AI 的終局不是模型,而是算力;算力的終局,則是能源。






  • 美股雷達

    在全球科技界,所有目光幾乎都聚焦在 AI 算力軍備競賽、晶片爭奪,以及模型託管權之戰。然而,在近期的邁阿密論壇上,亞馬遜 (AMZN-US) 創辦人貝佐斯卻給出了一個完全跳脫技術競爭窠臼的判斷,為所有 AI 時代的創業者和決策者,提供了全新的思維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