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
美股雷達
10 月 29 日美股開盤,輝達 (NVDA-US) 周四 (30 日) 收黑 2% 至每股 202.89 美元,但周三 (29 日) 股價突破 210 美元大關,市值一舉躍升至 5 兆美元,成為人類史上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企業,市場對其估值泡沫的爭論再度升溫,但越來越多分析指出,相較於泡沫破裂的擔憂,這家 AI 晶片巨頭的成長引擎或許才剛啟動。
美股雷達
新創公司對算力的渴望帶動 Google Cloud 成長,使 Alphabet (GOOGL-US) 單季營收首度突破 1000 億美元整數關卡,優於分析師所料,周三 (29 日) 盤後股價大漲。該公司也預告,全年資本支出將再提高。財測關鍵數字F2025 資本支出:910-930 億美元 (原估 750-850 億美元)Alphabet 宣布,將再度上修 2025 會計年度的資本支出預期。
美股雷達
Meta(Meta-US) 周三 (29 日) 表示,為了 7 月上路的「大而美」稅改法案認列一筆 160 億美元的一次性稅費,導致第 3 季淨利急遽縮水,並預估 2026 年度資本支出將比今年「大幅增加」,顯示正持續投資以強化在人工智慧 (AI) 軍備競賽中的地位,消息導致盤後股價重挫 9%。
台股新聞
面對台灣產業界面臨 AI 浪潮帶動的巨額電力需求,以及近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內外對電力穩定性的高度關切,經濟部長龔明鑫今(29)日受訪時給予明確且堅定的答覆。他強調,政府對於發展人工智慧(AI)所需的電力供應已進行了周延的規劃與審慎的估算,公私部門的算力已納入估算,足以支持台灣高科技產業在未來十年的發展需求,目前電力供應的首要關鍵在於所有新的發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要準時上線。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28 日) 宣布,將為美國能源部打造七部超級電腦,用於維護核武庫和開發核融合等攸關美國國安的重要任務。黃仁勳並透露,此合作案與新產品代表未來五年的 AI 晶片訂單總額將達到 500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公告,採購 AI 算力雲端業務營業用資訊設備,以建置 AI 算力集群暨超算中心,投資金額不超過 420 億元,投資期間 2025 年 12 月起至 2026 年 12 月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宣布,鴻海將攜手輝達 (NVIDIA)(NVDA-US) 在高雄軟體園區建置,以超級晶片 GB200 伺服器為核心的先進算力中心,總計共 64 櫃、4,608 顆 GPU,預計 2026 年完工。
美股雷達
OpenAI 公司周一 (27 日) 表示,美國若想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保持領先中國的地位,就必須大幅加強對新發電能力的投資,並建議每年應新增 100GW(gigawatt) 發電量。近幾個月來,身為 AI 新創的 OpenAI 陸續簽署多項雄心勃勃的基礎建設協議,這些計畫將需要龐大的電力供應。
美股雷達
近日,一則「OpenAI 繞過外部顧問,核心團隊秘密主導 1.5 兆美元晶片供應交易」的消息引發業界震動。外媒最新報導指出,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攜手總裁 Greg Brockman、財務長 Sarah Friar 等少數高管,在未依賴傳統投行與律師團隊的情況下,與輝達、甲骨文、超微、博通等科技巨頭達成晶片及 AI 基礎設施供應協議。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建設規模日益擴增之際,科技巨頭為龐大的 AI 投資計畫找到新的籌資管道:Meta(META-US)周二 (21 日) 與另類資產管理公司 Blue Owl 達成 270 億美元協議,將合資建造和管理 AI 資料中心園區,創史上最大規模私人信貸交易案。
幣圈
當比特幣 (BTC) 價格逼近 12.6 萬美元的歷史高點、今年累計上漲約 14% 時,曾被視作「加密貨幣附屬品」的比特幣礦企,正以遠超比特幣的漲幅書寫逆襲故事。今年來,追蹤全球主要上市礦企的基金飆升逾 150%,成為今年加密貨幣復甦中的「隱形贏家」。
美股雷達
AI 產業的高速發展推動運算能力需求激增,企業透過硬體升級或大規模 AI 集群建置來提升處理能力,但也陷入能源消耗的嚴峻挑戰。根據 Futurum Group 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 (Ray Wang) 最新發布的數據,輝達每一代 AI 伺服器平台功耗,從 Ampere 到 Kyber 架構,八年來共暴增 100 倍。
科技
中國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孫仲研究員團隊近日聯合積體電路學院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基於阻變記憶體的高精度、可擴展模擬矩陣計算晶片,首次實現在精度上可與數位運算媲美的類比計算系統。該晶片在求解大規模 MIMO 訊號檢測等關鍵科學問題時,計算吞吐量與能源效率較目前頂級數位處理器 (GPU) 提升百倍至千倍,而相關論文已在周一 (13 日) 刊登於《自然 · 電子學》期刊。
美股雷達
OpenAI 表示,甲骨文 (ORCL-US) 已經成為該公司在美國以外地區擴展資料中心業務的「一站式服務中心」,連人工智慧 (AI) 晶片的出口管制也包辦處理。OpenAI 基礎建設長 Peter Hoeschele 在周三 (15 日) 的甲骨文年度大會中說:「在某種程度上,甲骨文已經變成我們在任何一個國家的一站式服務中心。
美股雷達
微軟 (MSFT-US) 周二 (14 日) 宣布,將租賃英國超大規模算力服務商 Nscale 位於葡萄牙里斯本南部的資料中心算力,該設施預計明年初投運,將部署 12600 顆輝達 Blackwell Ultra GPU 晶片,以滿足自身 AI 算力需求。
美股雷達
輝達周二 (14 日) 下挫逾 4%,雲端大廠甲骨文 (ORCL-US) 宣布向超微 (AMD-US) 大手筆採購人工智慧 (AI) 晶片,讓輝達不再擁有獨家供應商地位,加上半導體股普遍壟罩在貿易戰陰霾中,是讓走勢疲軟的主要原因。不過,超微當天逆勢小漲。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13 日宣布,旗下全球最小的人工智慧超級電腦 DGX Spark 正式出貨,執行長黃仁勳更化身「快遞員」,親自將首批 DGX Spark 交付給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也呼應 2016 年他親送第一台 DGX-1 給 OpenAI 團隊的歷史時刻。
科技
AI 浪潮席捲全球之際,處於風暴中心的 OpenAI 正以一系列天量採購訂單震動科技與金融界,這家 AI 巨頭周一 (13 日) 再傳重大動作,打算未來四年與晶片設計公司博通合作,部署 10GW 客製化晶片及網路設備。這項最新協議疊加其近月已簽署約 1 兆美元晶片與資料中心採購訂單,意味著 OpenAI 恐須額外支出 3500 億至 5,000 億美元,以滿足建構 AI 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
美股雷達
高盛集團 (GS-US) 近期發布報告指出,AI 發展的關鍵瓶頸並非資本,而是電力供應。數據顯示,全球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正爆發式成長,2027 年總量將成長 50%,其中 60% 需要新增產能滿足。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 160%。
美股雷達
不久之前還被認為是老派企業的甲骨文 (ORCL-US),已經成功把自己定位為人工智慧(AI) 領域的大贏家,今年來股價強勢上漲 76%,但接下來能否撐起這波漲勢、甚至讓股價再創新高,就要看雲端訂單直接挹注獲利的效應,這讓甲骨文預定下周四舉行的分析師日受到高度關注。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對於投資 xAI 感到非常興奮,還稱自己希望參與馬斯克涉足的幾乎所有領域。至於與 OpenAI 的合作,他直言後悔未更早投資對方,同時指出 OpenAI 的營收正呈指數級增長。全球首富馬斯克的人工智慧 新創 xAI 準備把融資計畫規模提高一倍至 200 億美元,以推動「Colossus 2」資料中心計畫,其中,輝達 (NVDA-US) 將投資多達 20 億美元入股,而且這筆募資將與輝達的圖形處理器 (GPU) 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