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
台股新聞
三五族半導體廠全新 (2455-TW) 今年第 2 季受到中國與美國關稅戰影響,限制磷化銦 (InP) 基板出口,影響光通訊產品出貨,導致營收受影響。全新今 (15) 日表示,啟動其他三家供應廠,包括日系、歐系基板供應商持供應原料基板,目前缺料情形已經獲得解決,法人也預估,全新下半年出貨可望正常回溫。
台股新聞
勤凱 (4760-TW) 今 (8) 日公布 6 月營收 1.51 億元,月增 6.83%,年增 24.7%,第二季營收 4.33 億元,季增 4.91%,年增 17.66%,累計上半年營收 8.45 億元,年增 33.34%;受惠客戶需求穩定成長,勤凱第二季營收創下 11 季新高。
港股
小米 AI 眼鏡上市後迅速「賣爆」,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2 日,實際用戶激活量已突破三萬台。陸媒《極客公園》報導認為,小米憑藉其強勢的品牌效能,正將 AI 眼鏡這一概念普及給更多普通數碼用戶,將整個行業從此前的「淺灘遊戲」帶入充滿變數與機遇的「深水區」。
科技
中國 AI 眼鏡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熱度,小米、Rokid、蘋果三大巨頭相繼發力,將這個曾經的小眾賽道推向消費性電子舞台中央。最新數據顯示,小米首款 AI 眼鏡上市三天銷售破 5 萬副,創下中國 AI 眼鏡最快銷售紀錄。根據周二 (1 日)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小米 AI 眼鏡在京東、天貓等四大電商平台核心店鋪銷售合計約 3.1 萬副,加上官網及其他通路,總銷量預計接近 5 萬副。
科技
中國 AI 眼鏡賽道迎來重磅玩家,小米 (01810-HK) 周四 (26 日) 正式推出首款 AI 智慧眼鏡,售價 1999 元 (人民幣,下同) 起跳,整機重量僅 40 克,搭載雙晶片架構與 1200 萬像素攝影機,支援 AI 視覺互動與多模態指令執行。
港股
小米於 6 月 26 日晚間在「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隆重宣布推出旗下首款 AI 眼鏡,定價 1999 元人民幣起。陸媒《界面新聞》報導稱,這款價格比 Meta 熱銷的 Ray-Ban(約合人民幣 2143 元) 便宜約 150 元的眼鏡,被雷軍定位為「面向下個世代的個人智能設備」,支援語音通話、拍照錄影,透過語音和觸控操作,但不包含顯示功能。
美股雷達
Meta 最新 AI 眼鏡於 6 月 20 日正式發布,標誌著其進軍高端市場的重要一步。這款名為 Oakley Meta HSTN Performance 的 AI 眼鏡是 Meta 與知名運動品牌歐克利(Oakley)首次合作推出的產品,定位為「高性能 AI 眼鏡」,主打運動場景。
A股
傳聞已久的小米 (01810-HK) 智慧眼鏡可能即將登場。根據業界消息,小米預計於 6 月 16 日舉辦媒體預覽日,並於 6 月 26 日正式發表這款整合人工智慧(AI)技術的全新穿戴式裝置,發表時間也與 Redmi K80 至尊版等新品相近,可能一同亮相。
美股雷達
《Business Insider》28 日報導,根據媒體獲得的一份內部通信顯示,Meta (META-US) 將擴大其零售業務,正計劃開設實體零售店並招聘員工,其策略可能會模仿蘋果的零售模式。目前,Meta 僅有一家實體零售店,即 2022 年在加州伯林蓋姆開設的 Meta Store,顧客可以在這裡體驗 Meta 的硬體產品,包括 Meta Quest 虛擬現實頭盔和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類似於蘋果在全球擁有超過 500 家零售店的做法。
台股新聞
美系搜尋引擎大廠於本周二舉行開發者大會 I/O 上,公布新品「Android XR」智慧型 AI 眼鏡,除了顯示螢幕、拍照、傳訊息等功能,業界認為這是 美系大廠再度看到 AI 眼鏡的商機。台廠供應鏈中,砷化鎵廠全新 (2455-TW) 從去年底就獨家拿到該廠眼鏡的關鍵訂單,隨著明年產品開始量產,有望挹注全新業績。
台股新聞
材料 - KY(4763-TW) 積極向上游整合,2025 年 3 月並開出高達中游 3 萬噸的醋片新產能,也推升醋片產能到 6.5 萬噸,材料 - KY 董事長王克璋今 (22) 日在股東會中指出,材料 - KY 將深化與義大利 Mazzucchelli 公司的合作積極搶攻 AI 眼鏡鏡框龐大市場商機。
美股雷達
中國從去年起已悄然進入「百鏡大戰」時期。雷鳥、閃極、Rokid、百度、聯想、小米、華為、阿里等科技品牌紛紛佈局 AI 眼鏡產品線,預計在今年 618 購物節前後迎來一波密集上市潮,也成為 AI 眼鏡的首場「大考」。2024 年以來,隨著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的熱賣,Meta 成功將 AI 眼鏡推向消費市場主流。
中國 AI 眼鏡市場正迎來劇烈的變革,特別是隨著科技巨頭如小米 (01810-HK)、阿里巴巴 (09988-HK)、和字節跳動的進場,留給小型企業的空間似乎愈來愈少。大陸科技媒體報導,深圳華強北作為電子產品的風向球,AI 眼鏡已悄然成為繼耳機、手錶、無人機之後的第四大標準品。
基金
先前 DeepSeek 橫空出世、重擊股市,加上近期川普頻出招,科技股進入多事之秋,全球都在關注 AI 科技能走多遠?〈鉅亨買基金〉繼去年邀請到國民基金 -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經理人之後,今年再度重磅邀請到已成立 30 年、家喻戶曉,基金規模破百億美元的「貝萊德世界科技基金」經理人 Tony Kim,與鉅亨買基金投資研究部主管羅瑤庭深度對談,並交流分享未來五年內 AI 的重大革新與第一手觀察。
台股新聞
砷化鎵上游磊晶廠全新 (2455-TW) 表示,今年受惠 AI 手機復甦、 Wi-Fi 7 商用化需求增加下,微電子產品營收溫和成長,光電子則首度在去 (2024) 年下半年切入美系大廠、三星兩大廠的 AI 眼鏡獨家供應鏈,已出貨少量測試單,估計 2026 年開始量產,看好今年全年營收將呈現雙位數成長。
科技
自 2023 年全球掀起 AI 熱潮以來,中國各大手機廠商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對 PC、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副業」開始重視起來,因這些品項的產品並不能帶來可觀的營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並非強項,投入可能既賺不到錢,又打不過細分領域的主要玩家。
科技
杭州正崛起為中國科技新勢力,繼遊戲科學、宇樹科技、DeepSeek、強腦科技等「六小龍」後,Rokid(靈伴科技) 近日成為又一家浮出水面的杭州科技公司。在上周二 (18 日) 浙江一場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上,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祝銘明佩戴最新產品 Rokid Glasses 現身大會現場。
A股港股
2 月 20 日,A 股市場呈現窄幅震盪的態勢,而情趣機器人概念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AI 眼鏡概念股也出現集體爆發。據陸媒《券商中國》報導,情趣機器人概念走紅,周四硅寶科技、趣睡科技、愛慕股份等多股紛紛漲停。有股民戲稱,市場在經歷了 DeepSeek 文本機器人概念和人形機器人概念的炒作後, 市場開始炒作情趣機器人概念。
港股
最新爆料指出,小米集團-W(01810-HK) AI 眼鏡已獲得入網許可,有望將原本的 3 月至 4 月提前至本月發佈,與小米 15 Ultra 同台亮相,且小米眼鏡官方微博在周四 (6 日) 上線,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專家認為,AI 眼鏡有可能率先成為大模型真正落地的應用場景。
專家觀點
DeepSeek 崛起對全球 AI 應用產生全面擴散之勢,DeepSeek 不僅開源而且便宜,甚至現在都免費使用,難怪美國要全面禁用 DeepSeek,就是怕它擴散速度太快危急美國的 AI 發展。DeepSeek 的強大,對 OpenAI 和其他大語言模型是利空,但對於原本圍繞在 OpenAI 身邊,需要靠 OpenAI 的語言模型的公司來說,卻是絕佳利多,因為多了一個選擇,而且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