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權
基金
全球三個趨勢變革,引爆新興國家當地債匯市結構性反轉機會:政治變革、貿易體系改變、資金流動改變。一:政治變革:(1) 美中關係:除了關稅戰,美中關係有根本性改變,緊張關係將持續一段時間,但同時也創造機會。諸如馬來西亞、印度、墨西哥、巴西即受惠於新的供應鏈體系,以馬來西亞為例:有穩定的政治局勢、於新加坡邊境建立自由貿易區、為電子產業基地、製造業基地、吸收自中國出走的企業、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
基金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團隊投資長曼拉.塞肯 (Manraj Sekhon) 針對 2026 年全球與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環境進行深入分析,重點涵蓋美國、日本、中國及整體新興市場結構性變化與投資機會。三項重點:1. 對全球股票市場的中期展望持正面態度。
國際政經
全球央行黄金儲備 29 年來首超美債 國際儲備格局迎歷史性轉折曾幾何時,「金本位制」的退場讓美元憑藉美債躍居全球儲備核心,但如今這一格局正迎來關鍵轉折,因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全球央行 (不含 Fed) 持有的黃金儲備佔比,自 1996 年以來首次超越美債,為 29 年來首見。
幣圈
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JPM-US)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市場對穩定幣未來需求預估分歧顯著,但穩定幣的全球普及可能在未來幾年帶動數兆美元資金流入美元,反而可能鞏固,而非削弱美元地位。由 Kunj Padh、Meera Chandan 及 Octavia Popescu 組成的小摩團隊周二 (7 日) 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穩定幣擴張不僅不會加速「去美元化」,更可能強化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
大陸政經
據《彭博》周二 (30 日) 報導,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三年一度的最新調查,人民幣全球日交易量激增至 8170 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占比從 2022 年的 7.0% 升至 8.5%,與排名第四的英鎊差距大幅縮小。儘管人民幣仍居第五大交易貨幣,但十年來持續成長趨勢明顯。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五 (19 日) 報導,有「鱷王」之稱的美國橋水基金 (Bridgewater Associates) 創辦人達利歐 (Ray Dalio) 警告,美國無法削減失控的支出,債務不斷攀升正威脅貨幣秩序,甚至可能終結整個美國霸權。達利歐周五在新加坡舉辦的未來中國全球論壇上表示:「你們正看到貨幣秩序面臨威脅,其他因素將共同決定我們是否正見證整個美國帝國的終結。
美股雷達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是否岌岌可危?周四(11 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 Barry Eichengreen 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並非永恆不變。1920 年代美元曾取代英鎊成為主導貨幣,但在 1930 年代大蕭條期間又失去優勢,直到二戰後才重新確立霸權,歷史教訓值得川普時代借鑑。
幣圈
擁有逾 4 億用戶、全球第 18 大美債持有者的全球最大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執行長 Paolo Ardoino 上周四 (17 日) 在 X 平台上宣布,該公司發行的 USDT 市值首次突破 1600 億美元(約 4.75 兆台幣),並稱此為「令人震撼的新里程碑」。
債券
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債券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 16 年來最佳表現。這一趨勢主要歸因於美國政策波動,促使資金管理人尋求美元以外的替代品,以及美元信心的顯著下降。美元在今年下跌近 11%,創下自 1970 年代以來最差的表現。這一下跌部分原因在於川普總統的貿易戰及其在預算赤字膨脹情況下推動的減稅政策。
大陸政經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國近期對穩定幣的態度出現了重大轉變,從原先的全面禁止轉向積極探索其潛力。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中國對全球數位基礎設施競賽的重視,更旨在鞏固人民幣在未來國際支付體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美國推進穩定幣立法可能進一步強化美元霸主地位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