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興市場-邁向結構性多頭市場
鉅亨研報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團隊投資長曼拉.塞肯 (Manraj Sekhon) 針對 2026 年全球與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環境進行深入分析,重點涵蓋美國、日本、中國及整體新興市場結構性變化與投資機會。

三項重點:
1. 對全球股票市場的中期展望持正面態度。
2. 全球正處於資產再平衡的過程中,過去幾年發生的諸多變化,使得亞洲、新興市場以及日本的投資機會與以往大不相同,這也反映在市場表現上,我們認為這個趨勢將會持續。
3. 未來一至三年最具潛力的投資區域:第一為日本,其二為全球新興市場,第三則是印度。這並不代表我們對美國或全球股票持謹慎態度,而是綜合考量目前市場的結構性變化與投資人尚未充分關注的領域,這三個市場將是我們認為最具潛力的重點。
美國:強勁獲利支撐
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就業市場穩健、消費者信心也相對堅韌,企業獲利成長依然強勁,不僅是 AI 題材或所謂的科技七雄股票帶動,而是整體市場的廣泛成長,這些都是我們對美國市場保持正面看法的原因。根據過去四次美國降息循環數據顯示,S&P 500 指數在首次降息後的 12 個月平均上漲約 16%,而目前美國剛開始進入新一輪的降息循環,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可能會降息多達 100 個基本點,但我們認為市場對降息幅度的預期有高估的情況,美國通膨仍有不少不確定因素,即使川普總統希望有一位極度鴿派的聯準會主席,最終或許會如願,但我們認為降息幅度不會像市場預期那麼大。
日本:制度性變革創造超額報酬
日本勞動供需極度吃緊,加上日本政府推動最低工資制度,為企業設下了薪資成長的底線,許多中低收入族群薪資因此上升,配合經濟成長,通膨預期也逐步回升,這是最關鍵的轉變,同時改變了價格預期。此外,日本企業對公司治理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這個過程確實花了很長時間,但現在愈來愈多企業重視獨立董事、股東價值、現金回饋與資本結構優化,資本大量回饋股東,企業愈來愈重視股價,管理層的激勵也與股價表現掛鉤,這與過去大不相同。
新興市場:結構性轉型與多元機會
過去 30 年來,新興市場經歷多次結構改革,尤其是亞洲金融危機後,資金來源更加多元,不再只依賴美元,新興市場的通膨控制甚至優於成熟國家,部分原因是俄烏戰爭導致歐洲通膨飆升,且供應鏈彈性不足,貨幣政策更為穩健,新興市場利率普遍高於成熟國家,未來仍有較大降息空間。如今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已不再是 20 年前以房地產、銀行、原物料為主,而是以創新與成長為核心,且內需經濟更為多元不再過度依賴出口,彼此間貿易增加,與美國、歐洲的依賴減少。
以企業獲利而言,21 世紀的前十年新興市場獲利年複合成長率約為 15%,表現相當亮眼。但接下來十年獲利趨於平緩,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放緩與產能過剩,不過現在我們見到一個有趣的轉折點,新興市場企業獲利開始回升,預期 2023~2027 年獲利年複合成長率將維持在約 12%~14% 左右,這將帶動新興股市表現優於成熟股市。此外,新興市場的公司治理近年來有顯著的進步,過去五年,透過證券交易所的規範以及對忽視股東價值的企業施加懲罰,亞洲企業的公司治理正發生明顯轉變,公司治理的提升與對股東價值的重視,已經產生實質影響,並反映在市場表現上。
中國:反內卷與再通膨政策
我們認為中國已經漸趨穩定,雖然政治局勢與緊張關係短期內不會改變,但經濟正在復甦,政府推動「反內卷」與去槓桿等措施將有助於改善結構問題,近期川普與習近平會晤,也讓關稅議題的解決有所進展,因為美國無法將中國排除在全球貿易體系之外,而中國也握有強大籌碼。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雖然仍有不少挑戰,但我們在中國投資的標的是新經濟企業,如新能源、電動車、電池技術、半導體等,而非銀行、房地產或傳統原物料公司,這些新經濟企業的成長,未必會直接反映在 GDP 數據,但卻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印度:具吸引力的長期結構性投資故事
印度市場與全球其他市場的相關性較低,主因印度經濟高度內需導向,出口部門在經濟中的佔比遠低於亞洲其他國家,印度也是少數 GDP 成長與股市表現高度相關的主要市場,這在全球並不常見。以投資組合配置的角度而言,這有助分散風險、創造超額報酬。印度擁有強大的人才基礎與創新能力,過去十年政府推動了大量改革,包括統一稅制並優化、推動科技應用、吸引外資等,這些都大幅提升了經濟潛力。我們認為印度具備非常強勁的長期結構性成長動能,值得納入資產配置,尤其 2025 年許多市場表現很好但印度市場相對落後,投資人展望 2026 年時會尋找落後補漲的市場,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最為看好「未來性產業」
我們最看好「未來性產業」,包含 AI、半導體、數位化、綠能、潔淨能源、電動車、電池技術等,這些領域成長潛力巨大,亞洲與新興市場在這些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現今所有企業都必須投資 AI,這需要大量資源與實驗,大公司有優勢,小公司較難跟上,未來大型企業與小型企業的差距會擴大,評價水準差距也會拉大,我們已在美國看到 AI 提升效率與獲利的案例,未來會更普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與中國的 AI 模式不同,美國偏重開發可疊加的應用,中國則將簡化模型嵌入系統,成本低、上市快、回報快,對中小企業可能更具吸引力。另一個風險是社會影響,AI 會加劇貧富差距,因為擁有資源與技術的人將更快創造價值,而缺乏者將被淘汰,這會引發社會與政治問題。
市場波動仍在,但再平衡有助驅動資金流往新興市場
進入 2026 年投資人應該關注的主要風險之一仍是地緣政治,國際局勢仍會有摩擦與緊張,這些都會帶來波動。雖然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美國川普總統的領導風格,但有一點很明確,他支持貿易、支持商業、反對戰爭、反對人口與商品自由流動。政策雖然複雜,但大方向是促進貿易與經濟成長,而對中國、俄羅斯的施壓也有極限,與歐洲已經達成協議,2026 年這些情況再度重演的機率不高,焦點將轉回到美國國內,尤其是明年的期中選舉對川普而言極為重要,這也會反映在亞洲經濟成長、貨幣與資金流動上。市場最終會反映基本面,資金流向也會隨之調整,當大家在 2026 年初檢視基本面、關稅現實、經濟與評價水準時,會發現需要進行再平衡,全球與新興市場追求更好生活,創新、AI、科技等長期驅動力不會改變,我們必須把握這些新興市場投資機會。
附表:新興國家股票型基金表現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頁不代表對任一個股的買賣建議】【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以上指數試算結果並非代表特定基金之投資成果,亦不代表對特定基金之買賣建議,基金不同於指數,基金可能會有中途清算或合併等情形,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指數。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新興市場警語:本基金之主要投資風險除包含一般股票型基金之投資組合跌價與匯率風險外,與成熟市場相比須承受較高之政治與金融管理風險,而因市值及制度性因素,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較高,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波動性普遍高於成熟市場。基金投資均涉及風險且不負任何抵抗投資虧損之擔保。投資風險之詳細資料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
Ⓞ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 (含分銷費用) 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 (http://www.fundclear.com.tw) 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 ( http://www.Franklin.com.tw ) 查閱。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114 金管投顧新字第 018 號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87 號 8 樓 電話:﹝02﹞2781-0088 傳真:﹝02﹞2781-7788 http://www.Franklin.com.tw
Ⓞ本公司從事廣告及營業活動行為皆遵循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及其銷售機構從事廣告及營業活動行為規範」之規範,提醒新聞稿內容若再編製,應以本公司所公開資料為主,不得為誇大不實之報導。
- 跟財經大佛看懂全球趨勢 掌握投資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 【台股操盤人筆記】把握台股佈局好時機
- 全球重組浪潮 新興當地債升機
- AI新力量!台股震盪中顯契機,創新科技族群底氣足
- 【ETF觀察】《大賣空》Burry做空AI股!00990A成關鍵布局?AI市場真的有泡沫嗎?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