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
科技
中國科研團隊近日成功研製出全球首顆支持全頻段工作的 6G 晶片,代表中國在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研發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為未來 6G 標準化與產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據悉,該晶片採用創新的多頻段融合架構,可同時支持從 Sub-6GHz 到太赫茲(Terahertz)頻段的訊號處理,最高理論傳輸速率可達 1Tbps,比 5G 提升 100 倍。
A股
南韓科學技術評估與規劃研究院前瞻技術中心(KISTEP)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半導體技術正在快速追趕南韓,並在多個晶片領域超越南韓。根據報告,目前中國在全球半導體技術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幾乎在所有技術領域都領先南韓,包括儲存晶片和先進封裝技術。
A股
上週,人工智慧(AI)公司 DeepSeek 發布新版模型 v3.1,因一則聲明指出 「UE8M0 FP8 格式專為中國下一代國產晶片設計」,引發中國 AI 半導體板塊股價大幅飆升。分析指出,這不僅是市場反應,更象徵中國在 AI 軟體與硬體協同設計上的重大突破,有望塑造完整的中國主權 AI 生態系統。
瑞穗證券 (Mizuho Securities) 分析師最新報告指出,Marvell Technology (MRVL-US) 正成為半導體產業中「最新的最佳做空標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公司基本面疲弱,且在 AI 客製化晶片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下滑。
美股雷達
美股周五 (29 日) 收跌,但三大股指在本月均錄得漲幅。投資人在標普 500 指數創新高及輝達 (NVDA-US) 公佈穩健業績後選擇獲利了結。根據 7 月核心 PCE 通膨數據,川普關稅政策正在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價格上漲仍將是美股面臨的風險。
美股雷達
美國晶片巨頭邁威爾科技(Marvell Technology)(MRVL-US)週五 (29 日) 遭遇市場的猛烈拋售,股價在美股開盤後直線跳水,一度暴跌近 19%。截至收盤,邁威爾科技股價下跌 18.6%,報 62.87 美元,創下近三個月的新低,總市值縮水至 542 億美元。
《彭博》周五 (29 日) 報導,外界對輝達 (NVDA-US) 股價飆漲是否已進入泡沫區的質疑不斷,但最新財報與成長動能顯示,其估值仍未脫離合理範圍。市場數據指出,雖然這家晶片巨頭的市值高達 4.4 兆美元,但其獲利成長速度遠超多數科技同業,使投資人持續進場。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五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宣布將撤銷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英特爾 (INTC-US) 在中國廠區使用美國技術的特別豁免,並設定 120 天寬限期。此舉意味這些企業未來若要引進先進製程設備,必須逐案申請許可,等同收緊出口管制,也凸顯美方限制中國取得尖端晶片技術的決心。
專家觀點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週四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季增年率都優於市場預期,經濟成長超乎預期加上投資人消化輝達財報,輝達最新財報雖未能達到投資人高預期,但證實與 AI 基礎設施相關的支出依然強勁,支撐 AI 概念股漲勢。美股四大指數都出現上漲道瓊 + 0.1%、高科技股 + 0.5%、費半 + 0.4%。
美股雷達
CNBC 周四 (28 日) 報導,輝達 (Nvidia)(NVDA-US) 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前兩大神秘客戶合計共現第 2 季 39% 營收,引發投資人對客戶分布過度集中的擔憂。根據輝達周三盤後公布的第 2 季財報,來自「客戶 A」的營收占了整體的 23%,「客戶 B」則占了 16%。
美股雷達
白宮周四 (28 日) 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與英特爾 (INTC-US) 達成的入股 10% 協議,細節仍在討論當中。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 (Karoline Leavitt) 在例行記者會中說,這項由川普提出、商務部執行的協議,是「很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美股雷達
晶片製造商邁威爾科技 (Marvell Technology)(MRVL-US) 周四 (28 日) 公布 2026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8/2) 財報,業績符合預期,但第三季營收展望低於華爾街預估,因經濟不確定性與關稅疑慮壓抑了客戶支出及整體需求。
A股
中國 A 股市場近日見證了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寒武紀 (688256-CN) 的歷史性崛起。周四 (28 日) 其股價正式超越貴州茅台 (600519-CN),登上 A 股「新股王」寶座。市值超 5800 億元人民幣,並成為 A 股唯一股價破千的科技股。
美股雷達
《路透》周四 (28 日) 報導,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昨日表示,人工智慧 (AI) 投資熱潮遠未結束,預料未來五年市場規模將擴展至數兆美元,他強調公司仍處於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前端。不過,儘管黃仁勳釋出樂觀展望,輝達周四盤前股價仍下跌 1.56% 至 178.77 美元。
美股雷達
高盛認為,市場已經很大程度上消化輝達(Nvidia)(NVDA-US) 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晶片帶來的成長潛力,Q2 業績和指引穩健,基本符合預期,但仍難以滿足高漲的期待,可能股價在短期內會面臨下行壓力。儘管輝達業績表現穩固,但未能再次上演大幅超越預期的驚喜,這對於一家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巨頭而言,僅僅符合預期,或許不夠。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 (Jensen Huang) 周三 (27 日) 接受 Yahoo Finance 專訪時表示,美國技術應該是全球放眼皆是的標準,情況就類似美元作為全球準備貨幣地位。黃仁勳在公布上季財報後受訪,他說:「川普總統明白美國的技術架構應該成為全球標準。
美股雷達
川普政府上周才以「晶片法案」(CHIPS Act) 補助交換英特爾 (INTC-US) 約 10% 股權,各界擔心其他企業可能會面臨類似處境,不過晶片製造商格芯 (GlobalFoundries)(GFS-US) 周三 (27 日) 表示,補助金撥款並未受到影響,而法案框架並不包含任何形式的股權。
美股雷達
AI 巨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週三 (27 日) 表示,公司先進的 Blackwell 晶片引入中國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同時呼籲美國政府開放市場,允許美國晶片製造商進入中國市場。輝達上季財報表現強勁,儘管未向中國出售任何 H20 晶片,輝達第二財季仍交出亮眼成績,營收年增 56%,達 54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台積電 (2330-TW)(TSM-US) 預計在 2025 年底進入 2 奈米晶片的量產階段,而蘋果 (AAPL-US) 已搶下接近一半的產能,顯示其在尖端製程競賽中的優勢地位。業界普遍預期,這項技術將在 2026 年的 iPhone 18 系列中率先亮相,凸顯蘋果持續卡位先進製程的戰略意圖。
國際政經
英國《金融時報》(FT)周三 (2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晶片製造商正計畫在明年將國內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總產量提高至三倍,顯示北京加快腳步追趕美國,並試圖減少對輝達 (NVDA-US) 的依賴,力求突破最先進 AI 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