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產
台股新聞
台積電 (2330-TW)(TSM-US)2 奈米需求爆發,昇陽半 (8028-TW) 宣布上調資本支出至 79 億元,以大幅擴充產能,業界看好,均豪 (5443-TW) 不僅是昇陽半股東,也與昇陽半有設備業務往來,隨著昇陽半新產線下半年陸續進駐,均豪相關設備需求將一路熱到明年。
台股新聞
再生晶圓暨半導體設備廠辛耘 (3583-TW) 受惠 AI 趨勢帶動下,旗下三大產品線展望看法正向,其中,自製設備在大客戶積極擴產下,目前訂單能見度達 2026 年上半年。展望未來,辛耘表示,自製設備、代理業務、再生晶圓三大業務上半年營收皆改寫新高。
台股新聞
昇陽半 (8028-TW) 今 (1) 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新增 43.79 億元資本支出案,從原先 35.25 億元新增至 79.04 億元,上調幅度高達 124%,將用於加速再生晶圓產能擴充,預計擴產完畢後,明年月產能將挑戰 120 萬片。
台股新聞
先進封裝設備業者竑騰 (7751-TW) 即將在 8 月底掛牌上櫃,展望後市,公司看好,隨著 AI 晶片、高速運算及 GPU 應用持續推進,對於先進封裝需求不斷擴大,目前訂單能見度已達明年,下半年營運展望樂觀,明年也是樂觀的一年。竑騰共有三大產品線,包括點膠植片壓合設備、AOI 視覺檢測系統,以及封裝晶片相關治具;去年營收 11.45 億元,年增 29.22%,稅後純益 2.93 億元,年增 83.04%,每股純益 12.02 元,今年上半年營收達 8.05 億元,年增 43.38%,創下歷史新高。
台股新聞
長庚國際能源日前因應災情緊急提供儲能系統予災民,獲外界讚賞,展望後市,公司指出,現階段公司產能滿載,訂單能見度達明年中,且為因應客戶需求與海外發展,正規劃興建新廠,產能達 3GW,預計 2026 年底、2027 年初開出。長庚國際能源是台灣少數從電芯、模組到儲能櫃一條龍服務的業者,2024 全年營收約 1.5 億元,2025 年第一季營收已達 3 億元,單季就超越去年全年。
台股新聞
家飾鑄件廠泰金 - KY(6629-TW) 2025 年第二季營運走淡,今 (4) 日公布 2025 年第二季營收 3.06 億元,季減 23.67%,年減 13.9%,泰金 - KY 在第三季因新開發產品獲確定訂單且將在第三季開始出貨,營收可望出現季回升。
台股新聞
探針卡大廠旺矽 (6223-TW) 啟動積極擴產計畫,外資今 (3) 日指出,為搶攻 AI 晶片高階測試需求,旺矽 2026 年將持續擴充 VPC 與 MEMS 探針卡產能,當中 MEMS 產能預計將較 2025 年倍增,相關消息也激勵買盤湧進,推升股價飆漲 9%、重返千元大關,也成為台股第 19 家千金。
台股新聞
封測大廠力成 (6239-TW) 今 (27) 日代子公司晶兆成公告,公司自去年 7 月 1 日至今日為止,向泰瑞達 (Teradyne) 訂購機器設備,總交易金額達 5.02 億元,主要用途為營運生產。晶兆成為力成與 TeraProbe 合資成立,主要提供 IC 測試,第二季受惠 AI 伺服器、機器學習晶片以及車用 (ATV-ADAS) 應用需求強勁,整體業績維持成長動能,尤其在台灣地區的車用需求大幅成長。
台股新聞
半導體測試設備大廠鴻勁 (7769-TW) 今 (27) 日召開法說會,公司表示,隨著 AI、ASIC 及高階手機應用需求強勁,預計四廠將自今年第四季起動工,並在 2028 年正式啟用,屆時產能將增加 4 成,單季出貨量從現階段的 550 台提升至 750 台以上。
港股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價格戰升溫與庫存堆積壓力下,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01211-HK) 近期被傳出放緩工廠產能與延後擴產計畫,顯示其快速成長動能恐面臨挑戰。傳多家工廠停夜班、減產三成 擴建計畫暫緩《路透》周三 (25 日) 援引兩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比亞迪近幾個月已在中國部分工廠取消夜班、降低產能,部分產線的產出減少逾三成。
台股新聞
辛耘 (3583-TW) 近期受惠 AI 與先進封裝需求升溫,營收年年走高,預計今年資本支出預計達 17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有 6 成用於擴充再生晶圓,預計年底前月產能將從現有的 16 萬片提升至 21 萬片,明年會再新增 3 萬片。
台股新聞
探針卡大廠旺矽 (6223-TW) 今 (11) 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葛長林表示,AI 浪潮帶動 AI 基礎建設加速推進,目前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超過 1,預期該情況會持續下去,且看好 AI 已成為基礎建設,全球各國無不積極投入,市場需求龐大,就如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先前所言,預期未來五年都會非常好。
台股新聞
探針卡大廠旺矽 (6223-TW) 今 (9) 日公布 5 月營收 12.09 億元,月增 24.11%,年增 50.66%,累計前 5 月營收 50.11 億元,年增 39.41%;旺矽受惠 AI 晶片需求持續熱絡,即便面臨新台幣強升,5 月營收仍一舉創下歷史新高。
歐亞股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周二 (15 日) 報導,面對美國政府針對進口汽車徵收 25% 關稅的政策,日本第二大車廠本田汽車 (Honda) 正考慮將部分汽車生產線自墨西哥與加拿大轉移至美國,以提升在地製造比例。報導指出,本田目標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美國市場銷售車輛的本地生產比率提升至 90%,目前正規劃將產能提高最多 30%。
台股新聞
材料 - KY(4763-TW) 今 (7)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2025 年 3 月營收為 15.17 億元,月 增 5.98%,年增 8.19%,今年首季營收為 41.54 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季減 8.35%,年增 14.97%。材料 - KY 指出,2025 年首季營收的增長,主要由於絲束和醋片需求保持強勁,銷售單價維持高檔,暨絲束與長絲 (森綾) 新產能擴增完成挹注等因素。
台股新聞
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 (31) 日在高雄舉行「2 奈米擴產典禮」,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表示,台積電高雄廠總投資額達新台幣 1.5 兆元,除了正在裝機中的第一期廠房外,第二期也在今日上樑,第三期正如火如荼展開結構體工程,未來還會有第四期與第五期,喊話 2 奈米需求相當強勁,也重申持續擴大投資台灣的決心。
台股新聞
探針卡大廠旺矽 (6223-TW) 今 (12) 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受惠 AI 晶片需求強勁與經濟規模效益顯現,去年第四季稅後純益 7.15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7.59 元,連續五季締造新猷,全年營運三率三升,全年稅後純益稅後純益 23.01 億元,年增 75.38%,每股稅後純益 24.42 元,也同步刷新紀錄。
台股新聞
IC 測試大廠京元電 (2449-TW) 今 (21) 日公布去年財報,受惠 AI 晶片測試需求大增,去年雙率成長,連帶拉抬稅後純益達 77.79 億元,年增 33.2%,每股稅後純益 6.36 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京元電也公告去年盈餘分派,每股擬配發 4 元現金股利,配發率 61%,預計將發出 48.91 億元的現金,依今日收盤價 115.5 元推算,殖利率約 3.46%。
台股新聞
再生晶圓龍頭昇陽半 (8028-TW) 今 (22) 日表示,2025 年底 12 吋再生晶圓月產能將提升至 80 萬片,並持續在臺中港科技產業園區新建廠房及擴充產能,總投資額達新台幣 25 億元,預計於 2026 年完工。昇陽半於 2024 年 11 月再度通過第三案「根留台灣投資方案」,今日在經濟部臺中港科技產業園區舉行新建廠房動土典禮,由昇陽半董事長梁明成與總經理蔡幸川共同主持,並邀請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臺中分局分局長紀世宗蒞臨祝賀,象徵昇陽半導體持續深耕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的決心。
台股新聞
記憶體大廠美光 (MU-US) 近期積極發展高頻寬記憶體 (HBM),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今 (17) 日表示,美光來台投資滿 30 年,至 2024 年美光累積在台灣投資新台幣 1.1 兆元,台灣員工達 1.2 萬人,台灣美光定位為 DRAM 卓越製造中心,今年 1-Beta 產能將持續拉升,1-Gamma 技術則進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