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A股
第十三屆中國半導體設備、核心零組件及材料博覽會(CSEAC 2025)於 9 月 4 日至 6 日舉行。在眾多參展企業中,新凱來(SiCarrier) 的表現格外受到矚目。該公司今年在 SEMICON China 展會中已憑藉多款中國國產半導體製造設備獲得產業高度肯定,如今再度成為焦點。
美國加州聯邦法院最新訴訟文件顯示,特斯拉 (TSLA-US) 與 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 xAI,已正式控告前工程師 Xuechen Li,指控他竊取與 Grok 聊天機器人相關的商業機密,並將資料帶往競爭對手 OpenAI。
國際政經
根據《彭博》周五 (29 日) 報導,川普政府宣布將撤銷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以及英特爾 (INTC-US) 在中國廠區使用美國技術的特別豁免,並設定 120 天寬限期。此舉意味這些企業未來若要引進先進製程設備,必須逐案申請許可,等同收緊出口管制,也凸顯美方限制中國取得尖端晶片技術的決心。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公開表示,美國政府無需過度擔憂中國軍方會利用輝達的產品來強化軍事實力。針對美國持續升級的技術出口限制,黃仁勳強調,由於高度不確定性,中國軍方實際上「無法依賴」美國技術。根據《彭博》報導,黃仁勳指出:「我們不需要擔心,他們(中國軍方)根本不能依賴美國技術,因為這類技術可能隨時受到限制。
荷蘭鹿特丹地方法院周四 (10 日) 判處一名前任職於艾司摩爾 (ASML-US) 與恩智浦 (NXPI-US) 的俄籍員工三年徒刑,罪名是違反歐盟對俄制裁法令,將機密技術資訊非法分享給俄羅斯聯絡人。這名 43 歲男子名為 German Aksenov,他被判定犯下電腦入侵、竊取商業機密以及違法提供技術協助等罪行。
美股雷達
美國對中國晶片的制裁似乎正在奏效。技術分析機構 Techinsights 對華為最新的鴻蒙折疊電腦進行拆解後發現,其內部晶片仍採用 2023 年的製程技術,顯示中國在更先進晶片的量產能力上仍受限於技術與設備瓶頸。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制的官員凱斯勒(Jeffrey Kessler)近日也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雖然美國無法完全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但已成功拖慢中國企業在晶片技術上的升級速度。
國際政經
面對中美科技戰與稀土供應戰升溫,北京當局正加強對稀土產業技術人員的控管。《華爾街日報》(WSJ)周三 (25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商務部近期要求稀土企業回報具技術專長人員的詳細名單,並限制他們出境,以防止敏感技術外洩至海外。此舉反映出中國政府正將稀土視為戰略資產的一部分,進一步收緊對關鍵資源與人才的掌控,試圖鞏固其在全球稀土產業的主導地位。
美股雷達
自 2025 年以來,AI 交易經歷了劇烈波動,DeepSeek 的崛起更是重挫美股。不僅讓投資人開始懷疑 AI 交易盛宴是否已經結束?高盛分析師哈蒙德 (Ryan Hammond) 和柯斯汀 (David J. Kostin) 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雖然短期內市場需要「部位出清」或經濟數據改善才能扭轉局面,但 AI 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獲利成長最終將吸引投資人回歸。
A股港股
中國積極吸引外資的政策,正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據中國商務部指出,截至 2024 年底,外商在中國累計投資設立的企業已超過 123.9 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達到 20.6 萬億元人民幣。商務部副部長凌激表示,中國透過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了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了各地經濟發展、稅收增加,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豐富了商品和服務供應。
國際政經
根據路透報導,中國商務部周四 (2 日) 公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內容顯示,當局提議對一些製造電池零組件和加工關鍵礦物鋰與鎵的技術實施出口限制。倘若實施,這將是針對關鍵礦物以及其加工技術的一連串出口管制中的最新一項,中國在這些領域占主導地位,不過中國當局並未說明這些規矩何時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