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基金
為滿足國人對於人身保障及退休規畫的需求,安達人壽旗艦型商品「富貴大贏家投資型保單專案」不但提供壽險年金雙平台,更在 2025 年新增多檔基金標的,攜手野村、摩根及貝萊德投信,提供客戶更多投資選擇,期望協助客戶打造理想的退休生活,並替財富傳承做好準備。
基金
台股開春震盪,來自中國的 AI 團隊釋出最新的 AI 模型「Deepseek R1」讓市場震驚,加上貿易戰影響投資氣氛,電子指數受半導體類股重挫拖累,直接慣破月線與季線,加權指數也因而回測半年線,儘管目前市場看法普遍悲觀,但長期而言 AI 技術想要實現大規模應用,必須通過創新來降低成本,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對於 AI 產業絕對是正面助益。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2/5)野村腳勤觀點:DeepSeek 可望推升算力總需求DeepSeek 以高效、低成本的 AI 模型震驚全球,讓全世界看到了另一條發展 AI 的路徑,但有趣的是,DeepSeek 在爆紅之後一度因使用者過多,導致系統癱瘓無法使用,這其實也反應了:即便可用更少的運算資源來訓練 AI 模型,但當軟體實際運作並執行時,仍需要大量的伺服器能力支撐,這也是為什麼大力投資資本支出和基礎設施仍重要,並且長期而言發展 AI 的成本降低,將有利於小公司或資源貧乏的國家加入 AI 戰局,將提升整體 AI 晶片的需求 (包括加速開發 ASIC、提升二線 GPU 需求),AI 硬體股還是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基金
今年 1 月全球債市震盪起伏,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勢隨著經濟與通膨數據起舞,面對變化迅速的投資環境,野村投信認為,美國長期處於降息循環,以現在的美債殖利率水準而言,進場投資債券是不錯的時機。野村投信預計於 2 月 18 日展開募集的「野村全天候環球債券基金 (本基金有一定比重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運用多元債種、存續期、信用風險與產業配置等四大全天候策略因子,無論面對何種總經環境,目標為追求報酬極大化與風險最小化,非常適合做為核心資產之一環並長期持有。
基金
美股近來不平靜,川普日前宣布對加、墨、中加徵關稅,以及研議將徵收晶片關稅,並準備進一步限制 AI 晶片出口中國,川普向貿易夥伴發出關稅威脅,顯示關稅戰有愈演愈烈跡象,市場對此不安,美股震盪持續,加上近期公布經濟數據佳,12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遠高於市場預期,就業市場火熱讓市場擔憂通膨重燃、並使聯準會暫停降息步伐,面對開年即疲弱的股市,投資人應該如何操作?00971 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 ETF 基金經理人林怡君表示,根據近 10 年統計,只要美股下跌時進場,平均而言持有一段時間後可望迎來一波反彈。
基金
美國聯準會降息裹足不前,公債殖利率位居高檔,標榜高股息的台股指數 ETF,配息溜滑梯,債券型 ETF 的資本利得也不若預期,野村投信今 (4) 日推出符合台灣投資人需求的「全天候環球債券基金」,具備多元債種、存續期、信用風險與產業配置等 4 大全天候策略因子,追求報酬極大化與風險最小化,2 月 18 日展開募集,預計月配息 5%,加上資本利得年化報酬率可到 10%。
基金
科技巨頭財報表現獲利優於預期,資本支出向上趨勢不變截至 1/31,已公布財報之科技巨頭如微軟、Apple、Meta、ASML,上季獲利表現皆優於市場預期,並且與 AI 相關之業務也持續成長,凸顯 AI 基本面仍然穩健。儘管中國 DeepSeek 橫空出世,但微軟、Meta 重申 AI 巨額資本支出仍有必要,Meta 更大幅上修資本支出至 650 億美元;彭博估計 2025 全年四大 CSP 資本支出大增 480 億美元,持續支撐 AI 硬體投資動能不墜。
基金
大年初一,大家都已收到年終獎金或紅包,手上多筆錢,自然希望這一包可以透過理財「增大」,但又擔心一次「all in」買進,風險會不會太高?要買什麼標的呢?要短線或長抱?至於基金是單筆投,還是定期定額好?施羅德投信產品發展部副總經理林良軍表示:持續參與市場,只要定期投入的時間夠長,實際進場的買點,對總報酬的影響程度,其實沒有想像中大,無論是一個月定期定額扣款,或一年買一次,進場時間點差異並不大,關鍵在於「選對賽道」及「持續投入」,才是創造長期報酬最佳化的不二法門。
基金
2025 年股市開局震盪,截至 1 月 15 日,台灣加權指數收在 22,514.57 點,較去年底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 23,035.1 點下跌 2.26%。隨著 CES 展的興奮情緒退卻,高位震盪的盤勢讓投資人一時失去方向。
台股新聞
2025 開年以來,市場反應川普新政影響,美股呈現漲一天、跌一天的震盪走勢,多重資產基金躍升因應震盪盤勢的不錯選擇。市場人士觀察去年海外多重資產基金規模增胖幅度最大的 10 檔基金,近一年基金績效普遍都繳出正報酬,績效站上雙位數的有 7 檔。
一手情報
美國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但美債價格卻是跌跌不休,讓不少債券投資人大呼難以理解。面對當前的債市環境,M&G 收益優化基金 (本基金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基金經理人 Richard Woolnough 認為,債市價格的波動主要受到總體經濟趨勢仍不明朗的影響,建議投資人必須透過徹底的主動投資加上靈活配置,專注於風險後調整報酬,才能有效應對可能的變化。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22)野村腳勤觀點:人型機器人題材值得關注隨著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薪資高漲,人型機器人的趨勢非常明確,像是特斯拉 Optimus、輝達 Figure 01/02 都已逐步投入產線生產訓練,造價 5-6 萬美元也更具競爭力。
鉅亨新視界
受到經濟數據好壞解讀不一,全球股市 2025 開年以來上衝下洗,似乎預告蛇年的「蛇行」走勢,經濟領頭羊的美國更將迎接川普 2.0 時代的到來。美股元月上半就面對波動加劇的走勢,元月行情與後市表現是否值得期待?投資人該如何挑選較能提高投資潛力?00971 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 ETF 基金經理人林怡君分析表示,根據近 10 年統計,美股若在開年元月的上半月收紅,之後一段時間的表現值得期待。
基金
上週美股走強引領全球股市上漲,整體股票型 ETF 續獲 276.29 億美元大額資金淨流入,資金集中流入美國市場、獲 218 億美元資金流入,其餘亞洲、日本、歐洲與中國市場分別獲 16.95 億、4.82 億、4.61 億與 2.06 億美元淨流入。
鉅亨新視界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升高,野村投信與將來銀行首次攜手合作,獨家推出「投資 MBTI」,讓投資人透過了解自身性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進而掌握 2025 年的市場先機。野村投信亦針對 2025 年第一季市場展望及資產配置,提出「股優於債」的策略,看好美、日、台等市場的成長潛力。
鉅亨新視界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已經在 14 日中午抵台,業界消息指出,黃仁勳此次行程將與供應鏈鴻海、廣達、技嘉、華碩等高層會面,17 日將出席輝達台灣分公司的尾牙。此利多助攻台股反彈氣勢,1/14 開低走高大漲 309.19 點作收,一掃連跌五天的陰霾。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1/15)野村腳勤觀點:GB200 出貨還要再等等GB200 大量出貨時間屢次遞延,從 3Q24 一路遞延至 2Q25,結果就是全年出貨量可能低於預期,最樂觀時估計有 5 萬櫃以上,而現在可能降至 2-3 萬櫃,即便是下一代 GB300 也還有數個關鍵規格升級並需要開發時間,4Q25-1Q26 是較有可能出貨的時間,這也就是說,今年或許將面臨數季的出貨空窗期,也是因為這樣,現階段市場信心不足,在沒看到大量出貨證據前,相關利空傳言就容易被放大解讀,比如 CSP 客戶砍單、ASIC 取代輝達晶片等,但至少以現況來看,出貨問題主要是供應端而非需求端,尤其是在先進製程極為稀缺的情況下,除非 GB200 再度發生數次延期,否則輝達短期內砍單的機率不高,短期內對台灣供應鏈廠商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台股新聞
2024 年金融三業營收破兆,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去年上市櫃、興櫃日均成交值合計 5281 億元,同寫新高,並大幅成長 46%,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今 (16) 日指出,受惠資本市場盛況,集保自結全年營收突破百億大關、達 118.4 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稅後純益 78.2 億元,EPS 10.04 元,大賺一個股本。
台股新聞
繼 2023 年標普 500 指數大漲 24% 後,2024 年再度上漲 23%,展現強勁動能。科技巨頭憑藉 AI 技術、半導體產業及雲端運算等領域的絕對優勢,成為推動市場持續走高的主力。「鉅亨買基金」表示,除了資訊科技基金表現搶眼,美股及台股基金皆是 2024 年的績效贏家。
鉅亨新視界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擬推行大範圍關稅計畫,隨著就職日的逼近,市場情緒脆弱,最新 Fed 會議紀錄透露偏鷹訊號,近期美股指數漲跌互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上特別點出機器人、自駕車、RTX 50 系列顯示卡與最新超級電腦 Project DIGITS 等,其中超級電腦裡面的晶片 GB10,是與台廠知名 AI 供應鏈合作設計的晶片,在 2024 年素有美股多頭總司令的輝達 (NVIDIA) 股價在 2025 年開年之後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究竟 CES 展將為美股帶來哪些商機?除了科技股還有哪些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00971 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 ETF 基金經理人林怡君表示,AI 科技股正夯,同步帶旺美股主要指數,根據統計近兩次美國 CES 展後美股往往迎來一波短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