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隨著中美兩國將關稅降回至「解放日」前的水準,先前受到壓抑的市場情緒迎來爆發,中國對美國的貨物運輸量出現了顯著的反彈與激增。根據多家航運公司及產業追蹤機構的數據顯示,貨櫃預訂量在短時間內飆升,企業緊急恢復下單並要求加速出貨,港口貨運活動也異常繁忙,相關概念股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搶眼。
美股雷達
亞馬遜 (AMZN-US) 與聯邦快遞 (FDX-US) 達成一項多年期合作協議,聯邦快遞將重新為亞馬遜配送大件商配送服務商,這標示著雙方自 2019 年中斷的合作關係正式重啓。該消息激勵聯邦快遞周一 (12 日) 盤後股價一度升 2%,全日收盤漲 6.9%。
台股新聞
工具機關鍵零組件大廠上銀 (2049-TW) 今 (9)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卓文恒表示,受惠半導體指標大廠持續在台灣及海外擴廠,今年晶圓機器人成長可期,此外,物流用 AI 專用型機器人預計年底會有小批量訂單,人形機器人關鍵元件也在送樣中,順利的話,明 (2026) 年出貨數量可望呈現倍數成長。
丹麥貨櫃巨頭馬士基 (A.P. Moller-Maersk A/S)(快桅) 周四 (8 日) 公布 2025 年第一季的財務表現。全季營收年增 7.8%,達到 133 億美元。EBIT(息稅前利潤) 從去年同期的 1.77 億美元大幅提升至 13 億美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也從 15.9 億美元增至 27.1 億美元。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捷迅 (2643-TW) 公布第一季財報和 4 月合併營收,單季稅後純益 6225 萬元,年增約 30%,每股純益 (EPS) 1.78 元,而 4 月合併營收 7.39 億元,月減 1.77%,年增仍高達 82.03%,捷迅表示,前 4 月營收成長動能強勁,年增達 93%,創同期新高紀錄,已超越疫情期間最高峰。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6) 日公布 4 月合併營收達 25.36 億元,月減 0.77%,年增 30.79%,前 4 月合併營收 95.27 億元,年增 28.96%,物流業尚未見到受對等關稅出台後的明顯衝擊,展望後市,中菲行表示,亞太市場區間運輸依然旺盛,且對美元快速貶值有一系列避險措施,有堅定信心可因應市場高度變化。
台股新聞
台驊控股集團 (2636-TW) 旗下子公司台驊國際物流以堅定的專業信念與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獲得長榮航 (2618-TW) 高度肯定,榮獲 2024 年「績優合作夥伴貢獻獎」銀牌榮耀。台驊表示,此獎項不僅是對業務績效的肯定,也象徵與長榮航雙方的緊密合作,攜手共創價值、共築韌性供應鏈的深厚信任和合作基礎。
港股
當前電子商務進入「極速配送」的新時代,消費者對收貨速度的期待不再僅限於「三天達」、「次日達」,而是追求「分鐘級配送」。隨著中國電商京東 (02618-HK) 率先推出「秒送服務」,各大平台如抖音、淘寶 (09988-HK) 、餓了麼、物美超市等紛紛響應,開啟物流大戰,引發了電商行業的深刻變革。
美股雷達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的 145% 對中全面關稅正重創美中貨櫃運輸量,美國港口進口驟減,導致物流業與港口城市就業風險升高。儘管船公司大幅減班試圖支撐價格,市場依舊籠罩不確定陰影,尤其在 90 天關稅緩衝期即將於 7 月結束之際,業界對後續進口斷鏈與價格波動憂心忡忡。
國際政經
德國物流企業 DHL 宣布,周一(21 日)起臨時暫停向美國個人發送海關申報價值超過 800 美元的企業對消費者(B2C)貨物,直至另行通知。對於暫停的原因,DHL 表示,由於美國海關法規變化導致正式報關量激增,申報價值超過 800 美元的貨物,可能面臨多日運輸延遲。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期針對進口汽車及零組件開徵高達 25% 的關稅,此舉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亂象。《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部分車企並未如預期增加在美國的生產量,反而紛紛採取關閉工廠、裁撤美國員工,甚至考慮將生產線轉移等應對措施。與此同時,為避免高額關稅,數以千計的進口汽車滯留在美國港口,暫停裝運。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中菲行 (5609-TW) 今 (7) 日公布 3 月合併營收 25.55 億元,月增 19.5%,年增 30.64%,第一季合併營收 69.91 億元,年增 28.31%;對於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震撼全球的對等關稅,中菲行預估,接下來對美運輸貨量無論是進口或出口,都會減少。
美股雷達
根據路透周四 (27 日) 報導,隨著川普在 4 月 2 日宣布可能對歐洲製造的產品徵收新關稅,一些藥品製造商選擇不同以往的方式,加速將藥品運送到美國。兩名高層主管和兩家物流公司透露,這些公司正在將更多的藥品透過空運送往美國,以應對可能帶來的貿易關稅風險。
台股新聞
國內電商龍頭富邦媒 (8454-TW) 總經理谷元宏今 (26) 日表示,的確有看到因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民眾出國潮的影響,使國內消費成長趨緩,「有點辛苦和挑戰」,但在去年一系列的調整後,拚今年成長速度加快,尤其當日到貨的服務將逐步拓展至南部,會加速深化「一日到貨生活圈」版圖,配送速度仍明顯領先競爭對手。
台股新聞
蝦皮購物繼推出隔日到貨服務後,今 (24) 日宣布物流布局再下一城,蝦皮直營賣場蝦皮特選當日到貨服務正式上線,首波服務地區包括基隆、雙北、桃園和新竹,即以新竹以北當日到貨奠定物流新里程碑;法人認為,國內電商業者大打物流戰,競爭壓力持續加劇,但大者恆大的優勢也將更明朗。
台股新聞
貨攬業者台驊控股 (2636-TW) 總經理顏益財今 (6) 日對今年的海運市場下註解,「暗潮洶湧,驚濤駭浪」,「可謂悲喜交加」,原因是難以預測美國總統川普當政的未來 4 年會怎麼樣,但長約價格一定是比去年好,「反正現在船公司聰明了」。顏益財說,關稅政策會令物價上漲,最終傷到的還是美國消費者,現在最可怕的是,未來 4 年沒辦法預測,不過,關稅其實只是川普的一個政治工具,川普對每個國家的目的不一樣,用來進行政治談判,「真正執行下去有很大問題,國際生意還是要考慮很多現實」。
台股新聞
網家 (8044-TW) 日前引進統一集團成為持股 30% 的最大股東,今 (14) 日公告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原網家經營團隊露天市集總經理曾薰儀和二十一世紀金融科技總經理周厚宇,改派為統一集團的高階主管林振德、胡長熹。林振德現任統一超 (2912-TW) 數位發展中心主管,具備網路媒體、網路產品技術開發和電商營運管理專業。
台股新聞
國內電商龍頭 momo 富邦媒 (8454-TW) 積極推動綠色物流,今 (6) 日揭示 2025 年首波 ESG 行動計畫,正式推出減碳儀表板,幫助綠活會員可視化個人減碳成效,富邦媒說明,透過「跨倉集中到貨」和「多元門市取貨」等綠色物流服務,會員可即時查閱累積的減碳數據。
台股新聞
國內電商龍頭富邦媒 (8454-TW) 今 (3) 日以誓師儀式揭開 2025 年序幕,並以「重塑未來、引領產業」為核心,啟動轉型與成長計劃,富邦媒董事長蔡明忠強調,將以創新技術、數據驅動和永續發展做為三大經營策略,全面推動產業升級,目標帶領台灣電商產業,邁向全球視野的新高度。
台股新聞
整合物流業者建新國際 (8367-TW) 在高雄環保碼頭加入營運的推升下,今年業績創歷史新高,展望明年,建新董事長陳彥銘表示,隨著高雄港印度天然氣管標案、切入台北港智慧物流等挹注,營收再繳雙位數成長、續創新高成績,值得期待。建新今年資本支出近 20 億元,主要用於在台北港的投資建設,2025 年預計仍有 10 多億元,這二年處在資本支出高峰期,為未來的營運動能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