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法規嚴 零利率 無賺頭 6年來美國銀行僅新開3家

鉅亨網編譯林鼎為 綜合外電


美國過去每年平均逾百家新銀行成立的榮景已不再。 (圖:AFP)
美國過去每年平均逾百家新銀行成立的榮景已不再。 (圖:AFP)

媒體《CNNMoney》報導,自 2010 年以來,美國僅新開了 3 家銀行。根據核准新銀行設立許可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每年均有超過 100 家銀行設立新據點。唯一需要先澄清的是,這一統計數據係指完全新的銀行,而目前市場上的銀行在新分行設立的數量並沒有驟跌的趨勢。


這 3 家新銀行分別是康乃狄克州的 Start Community Bank、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 Bank of Bird in Hand,以及在洛杉磯設立的 Lakeside Bank。

然而,新的銀行長期以來被視為健康經濟體質所應反映出的跡象,也就是強健的競爭環境。回顧歷史,在健全的經濟環境下,許多銀行會猶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以提供在地化的融資需求;很顯然地,這已不如過往。

部分人士將新銀行數量銳減的原因歸咎到金融監管制度,也就是 2010 年開始實施的《Dodd-Frank 法案》;該法案旨在藉由改善金融體系的透明度,穩定美國金融體系,避免再發生另次危機。這項法案的主要特點之一,便是要求銀行必須存有更多資金在手上,以有效因應危機,同時也對融資行為增加更多限制;然而,這些新的金融規範,也抑制銀行的獲利表現。

律師事務所 White and Case 合夥人 Ernest Patrikis 對此表示,銀行體系「已與過往完全不同。」儘管這項金融監管法案係為防止這些大型銀行欲取欲求造成危機,但其中許多規範也衝擊到小型銀行的生存。Patrikis 表示,「《Dodd-Frank 法案》就像是壓在爭搶球權最上端的橄欖球員。」

除了《Dodd-Frank 法案》對銀行業造成衝擊之外,美國聯準會 (Fed) 將利率壓在極低的水準,也打壓銀行業的利潤表現。由於新的銀行設立後,要想轉虧為盈基本上都得花上數年,然而目前近乎零的利率條件,對新銀行來說更為艱困,要想獲利也得需要更多年。在這樣的連鎖反應下,自然影響新銀行的設立數量。金融服務公司 SNL Financial 研究銀行的分析師 Robert Clark 指出,很難說服投資人投資一家新銀行,係因這似乎不像是個安全的投資選項。

另一方面,Fed 的經濟學家則認為,新銀行成立數量大幅下降,其中約有 75% 至 80% 的跌幅與金融監管制度無關,而是市場自由運作的因素,導致這股跌勢發生。

現存的銀行業者,均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支出,關閉數百個分行,以及收購較小的競爭對手。但銀行設立新分行的數量實際上也大幅衰退,相關數據顯示,自 1990 至 2007 年間,銀行業每年平均新開設 500 家分行;然而,自 2010 年開始,這數字便銳減至不到 300 家。然而,專家指稱民眾也不用害怕,畢竟美國的銀行數量還是很多,消費者毋須擔憂找不到銀行。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