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股價漲太快?美銀示警:AI缺席、伺服器和PC劣勢難逆轉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英特爾 (INTC-US) 近期市值增加約 800 億美元,但美銀 (BofA) 分析師警告,即使獲得現金挹注,也無法彌補該公司面臨的更大挑戰。

英特爾自 8 月中由美國政府入股以來,股價一路大漲將近 60%,然而美銀分析師 Vivek Arya 表示,這已經「超過了」資產負債表改善及晶圓代工業務機會所帶來的價值。
Arya 周一將英特爾股票評級從「中立」調降至「遜於大盤」,他表示雖然與輝達 (NVDA-US) 和美國政府的合作有助於資金面,但同時也讓英特爾背負更大的製造野心,而美銀團隊並不確定這對英特爾是否真的有利。
Arya 說:「英特爾的競爭前景仍面臨挑戰,該公司缺乏明確的人工智慧 (AI) 產品組合與策略、伺服器 CPU 不具競爭力,而且把虧損的製造業務分拆出去的彈性比以前更小。」
伺服器和 PC 劣勢
他仍然擔心英特爾的 CPU 業務,因為在伺服器與 PC 晶片市場,英特爾的市占正被超微 (AMD-US) 與安謀 (ARM-US) 侵蝕。Arya 指出,這是因為英特爾的產品製程落後,比起超微與安謀採用台積電 (TSM-US)(2330-TW) 更新製程的產品,競爭力不足。
雖然英特爾在筆電市場的市占流失速度已經放慢,但 Arya 認為,該公司迫切需要更新 PC 技術。英特爾或許可以減緩市占下滑速度,但短期內很難重新奪回市場版圖。
伺服器 CPU 業務同樣面臨挑戰。Arya 指出,由於愈來愈多伺服器以擴展的機櫃解決方案形式出貨,CPU 與 AI 加速器的整合能力變得更重要,而英特爾尚未具備此能力。
雖然英特爾與輝達的新合作可能有所幫助,但 Arya 質疑該方案是否能在企業客戶以外的市場獲得採用。尤其在雲端市場,超微與輝達已各擁一片天,英特爾幾乎沒有切入的空間。
一大問題是,英特爾沒有 AI 加速器晶片。Arya 認為,到了 2030 年,資料中心基礎建設的可服務市場 (TAM) 總規模約 8500–9000 億美元,其中 AI 加速器可能就占了 7000 億美元,而 CPU 恐怕只能從 250–50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受益。
他指出:「CPU 確實有其必要,但其相對價值可能只是整個 TAM 的一小部分。」
英特爾並未因降評消息而走軟,依然隨半導體類股反彈而收高,周一終場上漲 2.5% 至每股 37.22 美元,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 4.9%。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指標剛跌破
#一瀉千里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