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資泡沫?基金經理警告資料中心三年內恐全面折舊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正當人工智慧 (AI) 投資熱潮掀起正反兩派論戰之際,一名 AI 懷疑論者與業內人士交流之後,發現自己的看法似乎還不夠悲觀,他警告,資料中心可能不出三年就折舊,因此更加質疑超大手筆的 AI 支出是否合理。

MarketWatch 報導,今年夏天,避險基金 Praetorian Capital 創辦人 Harris Kuppy Kupperman 簡單計算提出的見解是:若要支撐目前的資料中心支出,大型科技公司 (hyperscalers) 需要創造 4800 億美元的收入,而若要支撐明年的支出,則需高達 1 兆美元。
但在與資料中心內部人士——包括設計師、業主與貸方——交流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假設犯了一個關鍵錯誤:對資料中心的折舊時間假設有誤。
Kupperman 原本假設資料中心折舊周期為 10 年,但他在最新部落格文章中說:「根據過去一個月的交流,實體資料中心的使用壽命最多只有 3 到 10 年。冷卻系統、晶片與機櫃設計、電力系統,甚至整體布局的變化,都意味著資料中心建設本身的折舊速度很快。再加上每年或每兩年就會有新款 GPU 問世,先前型號幾乎立即過時,因此我應該對整個資本結構使用更快的折舊曲線。」
他補充說:「由於我對資料中心的細節並不熟悉,我對 AI 資料中心的經濟前景不夠悲觀。」
根據 Kupperman 的計算,整個產業每個月支出約 300 億美元,但僅產生超過 10 億美元收入。
Kupperman 指出:「這種不匹配令人震驚,而且還忽略了一件事:到 2026 年,將有數百億美元的新資料中心建成,這些中心都需要額外收入來證明存在的合理性。」
和其他人一樣,Kupperman 認為風險遠不止投資人和貸方。他估算,今年 AI 的實際建設規模相當於美國經濟生產毛額 (GDP) 的 1.5%,加上乘數效應,可能達到 2%。結合財富效應,不難想像 AI 可能成為今年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甚至若其他經濟領域陷入衰退,AI 影響力可能更大。
Kupperman 說:「鐵路和 AI 其實很像,它們都是巨額資本專案,對投資人有巨大的財務影響。就像鐵路一樣,如果 AI 的資金減緩,建設也會放慢,當建設停止,AI 受益公司的股票將被拋售,財富效應逆轉,消費成長放緩,金融恐慌將反過頭來在整個經濟間擴散。」
他接著說:「只不過,與鐵路和火車不同,AI 資料中心幾乎立即過時——幾乎完全遭到減記。資本破壞將非常巨大。」
循環投資惹議
Kupperman 也注意到,近期有關 AI 支出的消息具有循環性,例如輝達 (Nvidia)(NVDA-US) 即將成為前十大風險投資人之一。他將之比喻為網路泡沫時期 Lucent 和 Nortel 開始資助網路設備購買的情形。
Kupperman 強調,並沒有證據顯示,輝達有像 Lucent 或 Nortel 那樣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處罰的非法行為,「不過,某些方面確實讓人覺得有些相似之處」。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