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貨幣支付市場大洗牌:人民幣支付占比為何連續跌破3%?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 SWIFT 公布的最新國際貨幣支付數據中,美元在 2023 年 8 月的國際支付佔比為 46.94%,儘管略有下滑,仍保持全球第一大貨幣的地位。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REUTERS/TPG)

同時,歐元的國際支付佔比達到了 25.6%,自俄烏衝突以來基本上穩定在這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1 年 5 月,歐元曾以 39% 的支付佔比反超美元(38.3%),成為全球第一大貨幣,創下十年來的新高。


然而,俄烏衝突對歐盟及歐元造成了重大影響,導致其失去了穩定且廉價的進口能源,特別是在俄羅斯被踢出 SWIFT 系統後,以歐元支付的大筆能源交易幾乎消失,歐元與美元的競爭力也逐漸減弱。

2023 年年中,歐元的支付佔比已降至 31%,並持續下滑,直接跌破 30%,在 2024 年一度降至 21%。雖然歐元隨後有所反彈,目前穩定在 25% 左右,但過去四年間,歐元的支付佔比從 39% 的巔峰滑落至 25% 左右,失去了 14% 的市占,而這些市占大部分被美元所取代,美元的支付佔比從 38% 攀升至 46.9%,在 2023 年 4 月一度接近 50%。

最近幾個月,美元支付佔比呈現下降趨勢,而歐元則出現上漲。短短五個月內,美元支付佔比下降了 2.74 個百分點,而歐元支付佔比則上漲了 3.36 個百分點。英鎊在全球貨幣排名中排名第三,8 月的支付佔比為 6.7%,與俄烏衝突前的 5.78% 相比有所提升。

在全球貨幣支付體系中,日元以 3.37% 的支付佔比排名第四,加幣以 2.96% 的佔比排名第五,人民幣則以 2.93% 的比例排名第六。 2021 年時,人民幣的支付佔比僅 1.9%,但隨後一路上升,2023 年年中達到 2.54%,2024 年 3 月上升至 4.69%,成為全球第四大貨幣。然而,2024 年 4 月後,人民幣支付佔比開始下滑,4 月降至 3.5%,5 月更是跌破 3%,降至 2.89%,失去全球第四的地位,6 月繼續下降至 2.88%,7 月維持在 2.88%,8 月份略微回升至 2.93%。

人民幣支付佔比的下滑原因在於,人民幣的支付並非全部透過 SWIFT 系統進行。例如,中國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能源貿易大多採用本國貨幣結算,繞過了美元,SWIFT 無法統計這些交易。目前,中國擁有自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該系統涵蓋全球 189 個國家和地區,透過 4,900 多家銀行機構進行操作,直接參與者 176 家,間接參與者超過 1,500 家。

根據央行的統計,CIPS 在 2025 年上半年處理的業務金額超過 90 兆元,2024 年全年實現跨國支付 175 兆人民幣,累計處理各類支付業務超過 600 兆元。央行總裁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提到,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從全口徑來看,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SWIFT 只能統計通過其係統的人民幣交易規模,而根據央行的說法,從全口徑統計來看,人民幣已經是世界第三。 2023 年 6 月,CIPS 與標準銀行、非洲進出口銀行、大華銀行等六家外資銀行簽署合作協議,新增的直接參與者將使支付交易不再依賴 SWIFT。

此外,在 2023 年 9 月初,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簽署了 3,500 億人民幣、1,500 億人民幣和 400 億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協議期限分別為三年和五年。這些協議的簽署使得中國與全球 30 多個國家簽署了總計 4.5 兆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能夠直接繞過美國金融體系,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降低對美元體系的依賴。

這一系列舉措相當於在美元全球貨幣體系中撕開了一個口子,未來可能成為撬動美元霸權的重要工具。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控制 SWIFT 系統,隨意將一些國家踢出該系統,這項行為迫使更多國家開始考慮降低對美元的依賴,紛紛組成自身的跨境支付結算系統。在此背景下,CIPS 迎來了快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才剛開始,未來的道路仍然漫長,唯有穩紮穩打,方能行穩致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