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找到AI經濟新動能 吳誠文:也會尋求內需產業平衡發展
鉅亨網記者黃皓宸 台北
近期南韓官方預期今 (2025) 年人均 GDP 將被台灣超越,主因為台灣找到 AI 新經濟動能,但有學者指出,人均 GDP 雖象徵台灣經濟躍進,但仍需解決產業間發展不均。對此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 (17) 日表示,對產業發展不均衡,政府將尋求更多面向的內需產業,以鏈結國內外的市場平衡發展。

據該分析指出,近年因台灣找到 AI 新經濟動能、對 AI 技術支援的領先技術,以及人才競爭力上,可能是台灣今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 (GDP) 有望超前韓國的最大關鍵。但國內有學者提醒,GDP 雖象徵台灣經濟躍進,但執政者應思考協助分配,解決台灣產業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對此,吳誠文表示,對於產業發展不均,總統賴清德有指示,一定要均衡台灣產業,未來行政院各部會包含數發部、農業部、交通部及國科會,也會協助不同的產業,讓我國產業發展均衡,未來有更加良善的發展。
吳誠文舉例,包括行政院編列明 (2026) 年度預算時,也考量增加內需產業的未來發展,例如國防預算增加,不僅是向美國購買武器強化國防預算,也希望促進台灣的國防產業及科技,也帶動國防產業的發展。此外,衛福部再促進國民健康的同時,也期待醫材、生技及雲端 AI 產業發展,讓各行各業不僅對接國內,更要鏈結國外產業。
吳誠文說,韓國不用因被台灣超越而灰心喪志,也期待未來韓國與台灣一樣堅強,共同成為民主供應鏈的重要夥伴。
- 關稅戰火燒進外匯市場,投資人如何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