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搶人戰升級!Anthropic、OpenAI祭股權狂挖角 華爾街量化菁英湧向矽谷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 年,全球 AI 領域正上演著一場跨產業的頂尖人才爭奪戰,而這場戰爭的焦點,正聚焦在那些來自華爾街量化基金公司的菁英身上。

中國最具突破性大模型 DeepSeek,源自於量化基金公司幻方,這個成功範例引發國際科技界的廣泛關注。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國,那些仍在為商業化前景苦苦尋覓的頂級大模型公司,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華爾街的量化基金公司。
在 GPT - 5 發布前夕,知名 AI 新勢力公司 Anthropic 的相關人士在紐約曼哈頓下東區一家屋頂酒吧與約 150 名量化研究員會面,展開大規模招聘活動。此前,競爭對手 OpenAI 和 Perplexity AI 早已先行嘗試。
在美國 AI 業界,像 OpenAI 首席研究長 Mark Chen、Perplexity 聯合創辦人 Johnny Ho 等,許多主導者都擁有量化基金背景,就如同中國幻方的領導人物梁文鋒。
這些在量化基金領域取得建樹的青年才俊,往往拿著豐厚的薪水與交易獎金。他們衣食無憂後選擇投身 AI 大模型領域,背後透露兩個重要資訊:一是有志成為 AI 佈道者,二是 AI 大模型產業能提供更豐厚的報酬,而金融菁英受 AI 業青睞或許有梁文鋒的示範作用,也可能是金融業本身已成為 AI 大模型公司覬覦的目標市場。
AI 產業與傳統金融的競爭正不斷升溫,加劇了華爾街本就殘酷的量化人才爭奪戰。與華爾街金融公司不同,矽谷 AI 企業不受加州當地競業禁止協議的約束,這場人才爭奪呈現不對稱態勢。
科技招募人員 Mike Doonan 表示,過去 12 至 18 個月,AI 原生和軟體公司招募具有量化金融背景人才的比例增加 12 到 18%。
薪酬方面,華爾街入門級量化人員雖有高達 30 萬美元的基本工資,但不包括可觀的獎金,而矽谷人工智慧公司以股權支持薪酬方案,提供可比擬的基本工資。
如今,連華爾街知名量化基金公司 Jane Street,在頂級人才吸引力上也遠不及 AI 新勢力。從 Jane Street 離職加入 Anthropic 的青年才俊坦言,成為「下一件大事」的一份子更具吸引力。
今年 4 月,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在 X 貼文中吹捧「以量化為重點」的招募活動,清楚展現了業界的人才脈絡趨勢。
業界認為,量化交易與 AI 研究相似,量化菁英篩選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以及在減少演算法延遲方面的獨特優勢,使他們成為 AI 開發的理想人選,Anthropic 和 Perplexity 等公司也不斷推動金融服務產品,未來可能深入華爾街的核心資源。
目前,華爾街雖試圖反擊,但除了一些傳聞外,鮮見具體行動。圍繞著「AI 煉金術士」的爭奪戰,矽谷與華爾街的較量才剛開始,而中國 DeepSeek 的成功,也在這場全球競爭中凸顯了其前瞻性和含金量。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