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彭博社論:美國AI戰略有亮點 但缺乏移民改革是致命缺陷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彭博》社論周二 (12 日) 指出,白宮近期發布的 AI 行動計畫在能源基礎設施、創新政策等面向表現不錯,但完全忽略移民政策改革是重大缺失。該社論強調,美國 60% 頂尖 AI 公司都由移民創立,缺乏移民改革將削弱美國 AI 競爭力。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彭博》社論認為白宮AI行動計畫完全忽略移民改革是重大缺失。(圖:Shutterstock)

隨著 AI 革命持續加速,近月來大型交易併購案、先進技術的不斷突破、各業者間的競爭博弈和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都讓這個產業風起雲湧。


在這場競賽加速進行之際,雖然有聲音認為應該讓 AI 公司自由發展,但公共政策仍有其作用,既要最大化技術的社會、經濟、科學效益,也要防範潛在風險。《彭博》社論表示,白宮近期發布的 AI 行動計畫在這方面是個良好開端。

白宮推多項策略應對 AI 挑戰

首先,隨著 AI 對電力需求激增,全球資料中心用電占比預計將幾乎翻倍,從 2024 年的 415 兆瓦時增至 2030 年的 945 兆瓦時。新計畫旨在簡化 AI 基礎設施的許可和環評程序、升級電網,並「擁抱技術前沿的新能源發電來源」,以回應 AI 產業直接面臨的能源問題。

白宮也希望鼓勵創新並減少繁文縟節。計畫支持友善新創與研究人員的開源和開放權重模型、優先考慮研發支出,並反對繁重的州級 AI 法律規範。計畫創建「監管沙盒」讓企業和研究人員在受控環境中實驗,並致力於讓更多企業能夠使用大規模運算能力,特別是較小的公司。

在國際競爭方面,提案提出多項措施來強化美國領導地位,包括在國際組織中制定技術標準和治理框架、運用外交、出口管制等工具阻礙競爭對手,以及建立「AI 聯盟」支持美國企業海外發展。計畫也將推動學徒制、技術培訓和其他勞動力倡議。

移民政策成致命盲點

不過,這也突顯了計畫的關鍵缺陷:在約 20 多頁的內容中,「移民」一詞完全沒有出現。

一項分析發現,美國 60% 的頂尖 AI 公司都由移民創立。外國學生在電機工程和電腦科學等相關領域的美國研究所課程中占主導地位。產業許多領軍人物——黃仁勳、李飛飛、Mira Murati、馬斯克、納德拉(Satya Nadella)、皮采(Sundar Pichai)、Aravind Srinivas、Ilya Sutskever,都在海外出生,許多明星學者也是如此。

然而,美國在留住這些優秀人才方面設置了過多障礙,讓他們面臨嚴苛規定、漫長等待時間和明顯的不確定性。

若高技能移民開始因此轉向其他國家,也不令人意外。因為白宮計畫完全忽略移民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有 93% 科技高管認為移民議題很重要,這也成為這份原本不錯計畫的重大缺失。

《彭博》社論呼籲,美國國會需要接手完善這項計畫並解決問題。立法者必須推動電網現代化、簡化 AI 相關能源項目審批流程。他們也應該重新推動兩黨合作的許可改革、增加 AI 基礎研究經費,並重新檢討是否要統一規範各州 AI 法律。

最重要的是,國會應該增加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的工作簽證名額,並讓在美國取得高等科學學位的外國人不受綠卡配額限制。這些措施很可能獲得兩黨支持。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