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面臨降息預期與貿易逆差變化的雙重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市場面臨不確定性:降息預期、貿易逆差變化及企業重組影響深遠
隨著美國聯準會主席接班人選的逐漸明朗,川普確認沃許 (Kevin Warsh)、哈塞特 (Kevin Hassett) 和華勒 (Christopher Waller) 為主要候選人,這些「鴿派」人士的支持降息立場可能對未來貨幣政策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沃許的提名將支撐美元走強[1]。另一方面,德國拜耳 (BAYRY-US) 在進行大規模重組的同時,已裁員超過 1.16 萬人,未來仍計劃進一步削減人力,顯示出在面對市場挑戰及法律訴訟壓力下,企業為了維持獲利而不得不採取的激進措施[2]。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美國及歐洲市場的經濟調整,也顯示出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中尋求穩定的迫切需求,未來的政策走向及市場反應值得密切關注。
在美國經濟數據的信任危機加劇的情況下,非農就業數據遭大幅下修25.8萬人,導致市場對統計公信力產生質疑,川普隨即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指控數據操縱,這一系列動作反映出他對聯準會 (Fed) 的不滿,並促使他考慮提名臨時理事以填補即將出缺的席位,為明年主席換屆鋪路[3]。在此背景下,儘管降息機率上升,美股卻因數據真實性問題而下跌,顯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4]。同時,中國則透過反內卷政策和生育補貼等措施應對通縮壓力,顯示出兩國在經濟策略上的明顯差異,未來在新能源和AI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也將影響全球市場的動態。
美國對台貿易逆差首次超越中國,顯示出貿易結構的重大變化,6月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降至近21年來最低的95億美元,而對台灣的逆差則達到126億美元,這一趨勢反映出美國企業為了避開高關稅,逐漸轉向其他國家進口[5]。同時,美印貿易緊張加劇,川普政府對印度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總稅率達50%,並指責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這一政策可能會影響全球供應鏈[6]。此外,美印貿易協議的破局源於政治誤判和溝通失靈,儘管雙方在某些議題上達成共識,但在農業和乳製品進口上仍存在分歧,未來仍有可能恢復談判[7]。在美股市場方面,主要指數漲跌互現,投資人對聯準會降息的情勢支撐市場情緒,然而對於經濟放緩及關稅衝擊的擔憂仍然存在,顯示出市場在財報季表現穩健的同時,仍需關注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8]。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