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危機加劇,貿易緊張促使市場敏感反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債務危機加劇,貿易緊張與市場反應成焦點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在其新書中警告美國債務危機正走向「死亡螺旋」,長期風險極高,因政府需發行更多債券以償還現有債務,這將推高利率並影響借貸成本[1]。同時,川普計劃援引《國防生產法》放寬關鍵礦物生產限制,旨在削弱中國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這一政策反映出美國在高科技與軍工產業中對關鍵資源的迫切需求[2]。隨著經濟前景不確定,投資者對美國債務的擔憂加劇,顯示出市場對於政策變化的高度敏感性,未來的財政策略將成為關鍵焦點。
美國白宮向貿易夥伴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7月4日前提交最佳貿易提案,以期在即將到期的對等關稅暫停措施下達成協議,這一舉措反映出美國政府對貿易談判的迫切性,尤其是在採購及數位貿易等領域的關稅問題上[3]。此外,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紀念天安門事件之際,強調對中國民主抗爭者的支持,這一立場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在中國政府對外部批評的強烈反應下[4]。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貿易和外交動作不僅影響雙邊關係,也可能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及其對市場的潛在衝擊。
惠譽國際確認美國銀行 (BAC-US) 的信用評等為「AA-」,展望穩定,顯示其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及穩健的財務表現,然而不良貸款比率過高可能成為未來降評的隱憂[5]。與此同時,韓國新總統李在明的上任引發市場熱烈反應,KOSPI指數在其當選後大漲近2.5%,顯示投資者對其經濟政策的信心,尤其是在半導體及AI領域的發展上[6]。李在明的「實用外交」政策也可能重塑韓國的經貿關係,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7]。在美國方面,川普對《大而美法案》的強力護航,儘管面臨參議員的質疑,仍強調該法案將促進經濟成長,並計劃大幅提高債務上限,這一動作可能對市場流動性產生深遠影響[8]。整體而言,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市場在政策變化下的敏感性與適應性,未來的經濟走向仍需密切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