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內部治理危機與地緣政治挑戰,科技金融應對策略分歧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市場面臨內部治理危機與地緣政治挑戰,科技與金融策略迥異
摩根大通 (JPM-US) 執行長戴蒙在經濟論壇上強調,美國的真正威脅來自內部治理危機,而非外部競爭如中國[1]。此外,《大而美法案》的第899條款引發華爾街的擔憂,專家指出此法案可能使美國的稅法成為「武器」,對外國資本的稅收待遇進行全面修改,進而影響全球資本流動[2]。這些內外部挑戰的交織,可能使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受到考驗,並引發資本外流及國債回報下降的風險,市場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對經濟的深遠影響。
在德州的演講中,馬斯克透露,SpaceX計劃每年生產1000艘星艦,以實現火星移民的宏大願景,並同步在德州和佛州建立超大型製造基地,顯示出其對未來太空探索的長期承諾[3]。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則持續對經濟前景表達悲觀,這一策略不僅反映了他對當前地緣政治風險的敏感度,也強化了銀行的應變能力,顯示出在不確定環境中,企業如何透過謹慎的風險管理來維持穩定[4]。這兩者的對比,突顯出科技與金融領域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不同策略與思維,並可能影響投資者對於各自行業的信心與資金配置。
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對中國發出強烈警告,指出若其試圖武力奪取台灣,將面臨毀滅性後果,這顯示出美方對亞太地區安全的高度重視[5]。隨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鋼鐵進口關稅提高至50%,以保護國內產業,這一政策可能引發中國的強烈反應,進一步加劇美中貿易戰的風險[6]。此外,《經濟學人》報導指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達高峰,這一趨勢若持續,將對全球減碳努力產生深遠影響[7]。在美國4月經濟數據中,商品進口額驟降,顯示消費者在面對關稅壓力下變得謹慎,這可能使聯準會在未來的政策上保持觀望[8]。綜合來看,當前的地緣政治緊張與經濟政策調整,將對全球市場和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