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供應增長與去美元化趨勢下的台灣ICT機遇與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原油供應增長與經濟變遷:OPEC+增產、去美元化及台灣ICT新機遇
國際能源署 (IEA) 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原油供應將因OPEC+增產而增長160萬桶/日,儘管需求增長略微上調至74萬桶/日,但電動車銷售激增及經濟逆風可能導致需求放緩。IEA預計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減少500萬桶/日,這對油價形成下行壓力[1]。同時,卡達主權基金計劃在未來十年向美國市場投資5,000億美元,重點放在人工智慧及醫療健康等領域,這不僅顯示中東資本對美國再工業化的支持,也可能在高利率環境中活絡資本市場[2],未來市場動態值得密切關注。
摩根大通 (JPM-US) 執行長戴蒙在全球市場會議上警告,關稅政策的影響仍未消退,經濟衰退風險依然存在。儘管美中暫時降低關稅協議未能緩解市場不安[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數據,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降至57.8%,顯示各國央行正逐步去美元化,並增加非傳統貨幣及黃金儲備以應對不確定性[4]。這一系列變化反映出全球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美國經濟政策及其對全球資金流動的長期影響。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上升,導致美債殖利率回落,然而美股主要指數卻因中美貿易緊張情勢的樂觀情緒減退而開低,標普 500 指數結束三日上漲,顯示市場對經濟成長的信心動搖[5]。同時,巴西總統盧拉訪中,強調與中國建立穩固夥伴關係,並達成46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顯示拉美國家正積極尋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並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6]。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在高關稅環境下,企業面臨的挑戰與消費者支出的謹慎,將進一步影響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
隨著劉揚偉接任電電公會理事長,台灣ICT產業面臨重塑機會。他計劃透過平台化策略及「台灣科技園區」模式,促進中小企業參與AI產業,並協助會員拓展海外市場[7]。同時,美銀美林的經理人調查顯示,對全球經濟的悲觀情緒顯著減少,貿易談判的進展為市場帶來信心,資產配置回升,特別是風險性資產的吸引力增強[8],這些因素共同促進台灣科技產業的再度繁榮。
特斯拉自駕計畫延遲引發不滿;美中貿易緩和助中國市場回暖,科技公司集中布局AI應對挑戰
特斯拉 (TSLA-US) 在自駕計程車計畫上承諾跳票,消費者對於退租車輛被轉售以獲利的做法表示不滿,尤其在二手車市場價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Model Y和Cybertruck的價格分別下滑14.1%和46%[9]。此外,美國總統川普推進的中東AI晶片交易引發國安爭議,政府內部對於向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出售輝達 (NVDA-US) 和超微 (AMD-US) 的AI晶片的安全性存在分歧,尤其是對於阿聯企業G42與華為的過去關係的擔憂,促使政府考慮重新草擬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以平衡科技競爭與國家安全需求[10]。這些事件顯示出科技產業在市場競爭與政策風險中的複雜性,未來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與市場動態。
在電電公會會員代表大會上,鴻海 (2317-TW) 新任理事長劉揚偉強調將透過 AI 平台化策略建立新產業生態系,並期待與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的合作,透露將在「老地方」聚餐,延續去年「兆元宴」的盛況,顯示出對於AI技術的重視與未來合作的期待[11]。同時,螞蟻集團因加大對AI研發的投入,去年第四季淨利年減31.4%,顯示出在追求技術創新與業務擴張的過程中,面臨的財務壓力與挑戰[12]。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如何在創新與盈利之間尋求平衡,並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