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薪酬方案重評估與中美貿易緊張下的科技競爭新動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特斯拉董事會重新評估馬斯克薪酬方案 以應對品牌形象挑戰
特斯拉 (TSLA-US) 董事會正重新評估執行長馬斯克的薪酬方案,這一舉措不僅關乎企業治理,也影響品牌形象,尤其在德州法院裁定其2018年薪酬過於誇張的背景下,董事會需為未來做好準備[1]。在此情況下,董事長 Robyn Denholm 和董事 Kathleen Wilson-Thompson 領導的專案小組正在考慮替代補償方式,這反映出特斯拉面臨的品牌挑戰。尤其在散戶投資者對馬斯克的信心依然存在的情況下,若馬斯克能減少政治聲量,將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進而穩定市場信心。
中美貿易緊張加劇下,科技競爭與市場調整成為焦點
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雖然加劇了中美科技競爭,但華為的Ascend晶片因其卓越性能仍獲得中國科技巨頭的支持,顯示出其在逆境中反而可能更強大[2]。此外,台灣的八大工商團體呼籲政府支持1,000億元的台電撥補預算,以穩定電價並應對美國高關稅及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強調穩定供電對民生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3]。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建,也突顯出台灣在面對外部壓力時,需加強內部合作以維護經濟穩定。
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在首次政府聲明中強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對中俄關係表示擔憂,這顯示出歐洲在地緣政治上的新動向,尤其是在支持烏克蘭的背景下,德國將重新思考其經濟和國防政策以提升競爭力[4]。與此同時,伊朗願意在美國取消經濟制裁的條件下簽署核協議,並放棄核武器,這一消息引發國際油價下跌,顯示出市場對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的敏感性[5]。這些事件共同反映出全球市場在面對政策變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的脆弱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各國政策走向及其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國際金價在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公布前夕持續徘徊於一個月低點,現貨黃金跌至3175美元,較上月高點下滑9%,顯示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有所緩解,資金流向股市,避險需求減少[6]。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暫停對17家美國企業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措施,顯示中美經貿互動有所調整,可能進一步影響市場情緒[7]。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短期內黃金市場脆弱,但長期支撐因素仍在,金價能否穩守3000美元將成為關鍵指標,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及中美貿易動向對金價的影響。
隨著美中暫停關稅的消息傳出,中國對美國的貨櫃運輸量驟增近300%,顯示貿易活動迅速回暖,這一變化不僅促進了運輸業的復甦,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8]。另外,輝達 (NVDA-US) 與沙烏地阿拉伯的AI新創Humain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全球AI市場的地位,並抵消了美國對中晶片出口管制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推動輝達股價回升至135.34美元,市值重返3兆美元[9]。市場分析指出,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也顯示出AI技術在未來經濟中的重要性,暗示相關產業將持續受益於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的增長。
科技與汽車產業面臨挑戰,微軟裁員、台積電推AI創新、華安股價上漲
小米汽車(01810-HK)目前面臨銷售連續三周下降的困境,受虛假宣傳爭議及市場傳聞影響,交付量首次出現月減,全年35萬台的目標信心受到考驗,並因致命事故影響品牌形象,消費者維權行動升溫[10]。同時,微軟 (MSFT-US) 宣布裁員約6000人,主要影響軟體工程師,顯示科技公司在加碼AI投資的同時,亦需進行成本削減,這一趨勢反映出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調整[11]。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當前科技與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與轉型壓力,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最近的技術論壇上,台積電 (2330-TW)(TSM-US) 與聯發科 (2454-TW) 的高層共同探討了AI技術的未來發展,特別是AI邊緣算力的快速增長,預計每兩年將成長一倍,並在2029年達到生成式AI手機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這一趨勢顯示出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資料中心產值突破1兆美元的背景下,將持續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隨著6G標準化的推進,無線通訊技術將成為AI應用的基石。台積電與聯發科的合作將專注於開發更高效能的節能晶片,以應對未來市場需求,這不僅強化了兩家公司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也為整個產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12][13]。
華安 (6657-TW) 首度參加 COMPUTEX 展會,展示其 AI 新藥研發成果,股價漲幅達 6.14%,顯示市場對其 AI 老藥新用平台的期待[14]。同時,鴻海 (2317-TW) 與印度 HCL 集團合資建設的半導體廠獲批,總成本達 131 億,預計2027年投產,將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15]。這些動態顯示出台灣企業在全球科技與製造領域的積極布局,尤其是在 AI 和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發展上,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美國製造業復興面臨重重挑戰,儘管歷任總統如歐巴馬和拜登推動再工業化及《晶片法案》等政策,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卻降至9.9%[16]。報導指出,政策執行效率低下,許多半導體計畫因環評和用地協商停滯,數千億美元的補貼未能有效提升私人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且回流的戰略產業對就業影響有限,顯示出美國製造業的系統性失衡,金融霸權與實體經濟的矛盾使復興之路愈加艱難。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當沖高手_強
#極短線強勢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