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進口壓力與AI競爭挑戰,川普外交計劃引發風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8 06:40
美股面臨進口壓力與科技競爭挑戰,川普計劃更名引外交風波
美國進口商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根據商務部報告,2023年進口總額增長23.3%,貿易赤字擴大至1,405億美元,顯示企業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關稅影響而囤貨。預計在9至10月將顯現出物價上漲的壓力,消費者信心因而下滑,可能導致支出減少及儲蓄率提高,進一步影響零售商的庫存狀況,突發供應中斷可能引發缺貨危機。與此同時,Alphabet (GOOGL-US) 股價因蘋果高層在反壟斷訴訟中提及AI搜尋工具威脅傳統搜尋引擎而大跌超過7%。這一情況顯示市場對於科技巨頭間競爭的擔憂,蘋果考慮重新設計Safari並探索與AI公司的合作,若失去與Google的搜尋引擎協議,將可能影響其營收。這些因素共同反映出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應對。[1][2]
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在中東訪問期間宣布將「波斯灣」更名為「阿拉伯灣」,此舉引發伊朗強烈反對,並可能影響美國與海灣國家的外交關係。尤其是在當前地區緊張局勢下,川普的行動意在獲得金融支持以應對伊朗核計畫的挑戰。與此同時,蘋果 (AAPL-US) 高層的言論引發市場對Google母公司Alphabet (GOOGL-US) 搜尋業務的擔憂,分析師指出,傳統搜尋模式面臨結構性威脅,AI驅動的新興競爭者迅速崛起,導致Google股價大幅下跌,顯示出科技巨頭在市場競爭中的脆弱性。這些事件共同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與科技市場的動盪,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動態對市場的潛在影響。[3][4]
美股在利率不變與中美貿易緊張中穩健上升,科技股顯示韌性
隨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高達145%關稅即將全面生效,最後幾艘免稅貨輪的抵達將可能引發中國工廠面臨大規模停產的風險。這不僅會影響中國經濟,也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尤其是在藥品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關鍵領域。美國企業已開始取消中國採購訂單,並尋找倉儲空間以延後報關,顯示出市場對未來供應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美股在聯準會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後,主要指數表現穩健,標普500指數上漲0.43%。晶片股如輝達因市場預期美國可能放鬆對中國AI晶片出口限制而反彈,支撐了大盤,顯示出在全球經濟變遷中,科技股仍具備一定的韌性和吸引力。專家指出,中國若不及時調整經濟策略,將面臨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挑戰,這也將影響美股的長期走勢。 [5][6]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