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拉美基建投資需要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2 08:20
對許多南美國家領導人來,本周來訪的中國總理李克強選擇了一個絕佳的時機,並且來自一個再好不過的國家。根據《中國-拉美經濟通報》(China-Latin America Economic Bulletin),中國一直與拉美往來密切,已超過美國成為南美在本地區之外的最大出口目的國。
此外,中國還剛剛與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簽署了數額龐大的貸款協議,並在今年1月簽署了一項意義重大的中國-拉美合作計劃,承諾將雙邊貿易額提高5000億美元,將投資提高2500億美元,並在科技、貿易和環境保護方面展開合作。
現在輪到了巴西、秘魯、智利和哥倫比亞,這四國是此次李克強出訪的目的地。外界預期中國將開始落實上述合作計劃,並簽署科技、貿易和貨幣互換方面的新協議。
中國-拉美金融資料庫(China-Latin America Finance database)的數據顯示,中國為拉美各國政府提供的貸款已經超過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的總和,據此來看,預期中國將進行大舉投資是合理的。或許還會出現更多像兩洋鐵路(從秘魯到巴西)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根據IMF,2014年拉美地區經濟僅增長1.4%,預計今年將增長不到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03年到2013年興起主要由中國需求驅動的大宗商品熱潮(China Boom,下文簡稱:中國熱潮)期間,拉美地區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3%,主要歸功於中國對拉美大宗商品的需求,以及大宗商品稀缺性和投機活動帶來的價格上揚。
那樣的日子已經過去。隨中國對經濟進行再平衡,中國的需求出現放緩,這壓低了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增長率的下滑讓拉美人意識到政府並未將從“中國熱潮”中獲得的大部分收入用於投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占該地區GDP的比例僅為19.6%,遠低於增長與發展委員會(Commission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和其他機構認為的國家發展經濟所需的25%水平。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秘魯的這一比例高於平均水平,但離25%還差得遠,而阿根廷、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投資率則非常低。
根據IMF的研究,盡管此次“中國熱潮”是該地區歷來持續時間最長、獲利最多的一次大宗商品熱潮,但大多數拉美國家在這次熱潮中存下的資金沒有它們在過去幾次熱潮中多。聯合國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今年的年度報告還提出,拉美各國政府的新增稅收收入與此次熱潮也不成比例。
因此,這也難怪拉美地區几乎沒有為提高大宗商品以外行業的出口競爭力進行投資。2003年以來,拉美78%以上的製造業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減少了。
此外,中國熱潮讓拉美付出了巨大的社會和環境代價,這些代價並未有效減輕。一項新研究報告《中國在拉美:對南南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訓》(China in Latin America: Lessons for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表明,初級大宗商品開採(例如石油、銅、鐵礦石、錫、大豆等等)造成了環境退化。
因此,最近這輪中國熱潮加大了該地區水路、森林以及其他資源的壓力,突顯出對人類健康、生物多樣性、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當地民生的威脅。根據這份報告,與該地區的整體經濟活動相比,拉美對華出口的相關經濟活動(過去10年,中國是拉美增長最快的出口目的地)排放的溫室氣體是整體水平的近兩倍,耗費的水資源是整體水平的10倍。
因此,貨幣互換和貿易談判、科學技術協議以及基礎設施融資將非常受歡迎。實際上,拉美每年在基礎設施方面的資金缺口占該地區GDP的6.2%,而且IMF表示,基礎設施投資給其他經濟領域帶來的乘數效應最大。
中國和拉美還應努力確保將同樣的注意力放在與雙方經濟關係相關的風險方面。這意味將雙方經濟關係所帶來的收益投資於競爭力提升以及社會和環境保護方面。
然而,如果拉美沒有正確管理其自然資源,它們獲得相對優勢的來源將減弱,進而會導致經濟停滯以及選舉失敗。如果中國沒有緩和其在該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負面影響,中國將喪失在這個他們正長期押注的地區的正面形象,同時也將損失大量資金。
凱文P加拉格爾(Kevin P.Gallagher)是波士頓大學帕迪全球研究學院(Pardee School of Global Studies)全球發展政策教授,該院“全球經濟治理計劃”(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itiative)的負責人之一。他即將出版的作為《中國三角:拉美的中國熱潮以及華盛頓共識的命運》(The China Triangle: Latin America’s China Boom and the Fate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何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