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歐美未來7年估砸逾1600億美元 擺脫對中國EV電池依賴
鉅亨網編譯林薏禎 2022-11-22 13:00
高盛 (Goldman Sachs) 報告預測,到了 2030 年,歐美國家將投入超過 1600 億美元的額外資本支出,擺脫對中國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依賴。
近年來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除了半導體以外,電動車電池也是西方國家亟欲擺脫對中國依賴的核心領域之一。目前全球有四分之三的鋰電池是在中國製造,電池相關材料和零件也都在掌握在中國手中。
然而,根據《金融時報》(FT) 掌握的一份報告,高盛分析師認為隨著歐美國家強勢轉向貿易保護主義,加上由非中國企業掀起的大規模支出浪潮,未來 7 年可望幫助西方國家擺脫對中國電池供應鏈的依賴。
根據高盛計算,想要實現自給自足的電動車電池供應鏈,歐美國家必須向電池領域注資 782 億美元、零件投資 604 億美元、鋰、鎳和鈷等關鍵金屬開採投資 135 億美元、以及原料精煉的 121 億美元。
分析師表示,受惠於南韓 LG 和 SK 集團在美國的巨額投資,就算缺乏來自中國的供應,對電池成品的需求也能在未來三到五年獲得滿足。
高盛預測,南韓電池製造商的美國市占率將從去年的 11%,在未來三年內大幅成長至 55% 左右。
高盛並預估,美國在今年 8 月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有望為美國平均合格電動車帶來超過 1 萬美元的效益。上述法案提供大規模的電動車抵稅和補貼措施,旨在促進美國電動車普及與電池供應鏈發展。
雖然目前全球電池生產主要由中國主導,分析師認為,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加上電池回收商機興起,種種因素將削弱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
此外,如今已越來越多非中國企業投入鈉離子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 (LFP) 的開發作業,這種替代型的電池化學物質,也有助於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物的依賴。
不過,電動車電池生產的潛在效益,仍是干擾歐美電動車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一大阻礙,除了美國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帶來更高的生產成本之外,環境風險也是一大挑戰。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