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股與經濟脫鉤 已越來越嚴重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19-09-24 20:00
對長期的股市投資人來說,投資是對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的賭注,並會隨著經濟情況的好轉,見到整體股市的上漲,但是如果以實際經濟數據來看,市場與經濟之間的脫鉤情況,正在日益加劇,而且愈來愈嚴重。
就如同 RIA Advisors 經濟學家 Lance Roberts 指出,許多人認為,無論經濟好壞,「股票都是唯一值得擁有的投資」,但其實這個想法仍有待商榷。
股價上漲通常反映短期的預期心理
首先,由市場目前的位置來看,的確,美股處在接近歷史的高點,代表過去以來的投資人幾乎都是賺錢的。但 Roberts 表示,如下圖所示,在股市走高的過程中,其實有一段長期間都處於波動高點的下方,對投資人來說,這相當於耗損了大量的時間,才達到「解套」的目的。
Roberts 認為,多數投資人通常沒有 30 年的時間等待,以達成自己的目標,因此,如果需要 5 至 7 年的時間解套,這並非可行的投資策略。
Roberts 強調,這並不是說「市場時機」是最重要的,相反地,他認為,如果人們打算投資金融市場,這可以說是地球上最複雜的遊戲,那麼投資的重點,應該在於適當採取一些措施,來保護投資資本免受重大損失。
有趣的是,以較短的時間來看,資產價格更容易受到投資者心理的影響,從而導致「繁榮與蕭條」周期。Roberts 主張,當前就是這種情況, 當前經濟增長與資產價格之間的巨大脫鉤,即可以看出這一點。
如下圖所示,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到 2019 年第二季末,股票市場漲幅為驚人的 164.90% (經通膨調整)。如果由 2009 年 3 月 9 日的低點開始衡量,則百分比增長更來到 200% 以上,但如果市場、經濟總是同步,那麼應該出現相應的經濟成長,但事實上並未出現。
量化寬鬆推升股市大於經濟
而更為實際的情況是,股市上漲的重要因素,在於聯準會實施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為美股市場帶來巨量資金,Roberts 計算,經過各式各樣救助計畫相加,例如對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AIG、GM、其他美國銀行業的救助,政府放水總額估計來到 33 兆美元。
相較之下,自 2009 年初以來,美國經濟僅增長為 3.87 兆美元,增幅為 24.11%。如果以這種方式推算投資回報率,等於經濟成長每增長 1 美元,要投入 8.53 美元的經濟干預,似乎並不是個很好的買賣。
換一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寬鬆措施對股市的貢獻。
如下圖所示,自 2007 年以來,S&P 500 累計回報率已接近 103.6%,是 GDP 成長數據的 4 倍以上,是美股企業收入成長的 3 倍。
股市成長的代價,是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增加了 4 兆美元,企業實施庫藏股的回購達數千億美元,加上本益比估值的擴張,共同促成股市成長。
如果以另一個標準來看,公司財報的獲利與公司稅後利潤的偏差,逐步來到歷史的極端值,基於當投機到達極端之後,在市場循環的末期,往往會發生「均值回歸」的現象,這代表著急遽的修正,以及可能伴隨發生的經濟衰退。
另一個與股市相關的發展在於,每股純益 (EPS) 往往推升了美股股價成長,但它並不真實反映公司營運的好轉。
如下圖所示,自 2009 年初以來,EPS 增長了 360% 以上,但美股企業營收的成長,僅略高於 50%,明顯 EPS 在庫藏股回購的帶動之下,已嚴重失真。
市場、經濟的差距正在擴大
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資產價格的飆升,絕大多數美國人幾乎沒有將這轉化為實際的經濟繁榮。因此,薪資、經濟及通膨均成長疲軟,反倒是消費者債務激增至創紀錄水準。
儘管詳細經濟情況的表現,還需要考慮到人口增長等因素,但眾多數據均顯示,經濟繁榮也沒有表現上的風光。
例如,儘管美國失業率來到歷史低點,但其實大量的人們放棄尋找工作,另有許多人兼職多項職務,其結果就是,就業年齡人口中,「不屬勞動力 (not in labor force)」的比重大幅提高。
如果就業確實像政府機構所報告的那樣強勁,那麼社會福利現在將不會占實際可支配收入的 22% 這樣的歷史新高。
因此,Roberts 表示,雖然股市在接近歷史的高點附近,但沒有因此大賺的多數美國人,對經濟現況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Fed 仍在盡力維持經濟的活力,但現實是,市場與經濟之間的差距更加擴大了。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