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按下「暫停」鍵 無人駕駛產品的時間表需要重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28 14:33
摘要: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致人死亡事故後,輝達宣布暫停全球無人駕駛路面測試,股價創出歷史第三大單日跌幅。有分析認為,這將打亂輝達「無人駕駛車三年內上路」的計劃,令其時間表被重估。
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事件在全球引發了顯著的漣漪效應。
一輛安裝了 Uber 自動駕駛系統的沃爾沃 XC90 SUV 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當地時間 3 月 18 日晚上 10 點左右撞上推着自行車橫穿馬路的女性 Elaine Herzberg。
隨後,Uber 緊急暫停了坦佩、匹茲堡、多倫多等全球多個城市進行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昨日,向 Uber 提供無人駕駛技術的供應商之一輝達(Nvidia)也宣布在全球範圍內暫停無人駕駛技術的路面測試。
問題在於:輝達將無人駕駛技術推向主流應用的日程表是否需要重新估算。
至少加拿大 RBC Capital 分析師 Mitch Steves 認為,暫停極有可能導致時間表被重估。
輝達將很多用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晶片產品的時間表都設定在 2020 年。CEO 黃仁勳去年 11 月稱,自動駕駛汽車將在三年內正式上路。此外,Waymo、豐田、寶馬等都將 2020 年設為無人車產品落地的重要時間節點。
過去幾年來,輝達一直希望從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浪潮中獲取巨大收益,他們還專門研發了可用於實時雷達追蹤的 GV100 晶片產品,以及可以進行機器學習的特斯拉 V100(Tesla V100)晶片,目的是利用圖形晶片增加在機器學習方面的優勢。
「然而,汽車晶片業務目前尚未成為輝達的主業,而測試時間推遲並且沒有重啟的時間點,這將會導致汽車業務的時間表放緩甚至倒退。」Mitch Steves 在研報中寫道。
為何重要?
Uber 的這次「致命撞車」勢必將引發自動駕駛汽車規定製定的新討論,甚至打破民眾和政府對這項技術建立的信任。
文章還稱,更重要的是,這宗交通事故可能對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帶來巨大影響,拖累行業的前進步伐。美國檢察官 Neama Rahmani 認為,「由於安全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無人駕駛技術大範圍鋪開的時間要延後了。」
儘管大眾、標緻雪鐵龍等多家企業表示不會改變自動駕駛戰略, 但一些企業可能會對技術發展進程作出一些調整。豐田汽車也暫停了美國地區的全自動駕駛測試。截至目前,豐田尚未透露何時會重新恢復自動駕駛汽車路測。
不過,通用汽車仍計劃於 2019 年在密集的城市環境中進行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替代性方案
CEO 黃仁勳在周二的媒體見面會以及投資者日公開表示:
我們暫停測試的原因非常簡單:很明顯,上周發生的事故給出了新的數據。作為工程師,我們應當停下來觀察是否從中吸取了教訓。
黃仁勳在周二展示了一項新的技術,它是一種無人駕駛汽車的模擬器,可以讓企業在虛擬環境中評估自家的產品和技術,無需在危險的真實環境中進行實際測試。
輝達的工作人員介紹稱,虛擬環境可以模擬惡劣的天氣、危險的路況以及其他可能會給自動駕駛汽車造成麻煩的狀況。不過他們同時表示,這並不能完全排除實際測試的需要。
「我認為,這將使得恢復實況測試的進程加速,我們會加速研發額外的輔助軟體,」輝達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經理 Danny Shapiro 說,「所以,我們並不是說這套模擬系統將完全取代實測,但它會提供更多的模擬里程。」
賣出還是抄底?
在輝達宣布全球暫停無人駕駛技術測試之後,公司股價重挫 7.8%,至 225.52 美元,為 2011 年以來歷史第三大單日跌幅。
即便如此,輝達在過去 12 個月的時間裡累計漲幅也依然超過 108%,遠超同期標普 500 指數 13.5% 的漲幅。
儘管 Mitch Steves 估計輝達的無人駕駛時間表將會重估,但他對輝達仍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 285 美元。
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 公司分析師 William Stein 重申對輝達的買入評級,同時建議投資者趁股價下跌時逢低買入。他認為,輝達的汽車業務還不是收入的主要貢獻來源,目前沒有受到打擊:
我們不認為暫停無人駕駛汽車測試會影響該業務的收入。具體來說,輝達的汽車營收主要來自於娛樂收入,該業務營收在未來兩三年都不會成長為重要收入來源,同時公司的自動駕駛研發將繼續,不會因暫停實況測試而中斷,他們還在進行大量的模擬測試。
B. Riley FBR 分析師 Craig Ellis 也推薦輝達「買入」評級, 目標價 290 美元。他認為,輝達雖然暫停了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實測,但他們與汽車製造商夥伴保持着獨立的關係。
媒體並沒有報導受到影響的測試汽車數量,Craig Ellis 預計,可能有 10-20 輛左右。「此次暫停並不適用於其他一級合作方的項目。」
他還指出,輝達還有很多配備人類司機的汽車,它們將繼續收集相關數據。「雖然我們無法剔除市場負面預期的風險,但我們確實認為,市場對於暫停可能導致的營收衝擊和聲譽風險反應過度了。」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